1、籠統名為「甲骨文教學」,實則金文、篆書、隸書皆可入內,不另強調。
2、我的教學以「趣味、邏輯、易聯想」為主,學術嚴謹性並不高,盼見諒。
3、講解時,如有疑難就照實說,將各種說法和我的意見一併提出,互相激盪。
4、字形大多取材於《象形字典》,特此銘謝。(
1、眾
.眾人齊聚在日頭下。 想像成集會遊行倒是挺貼切。 ●日頭後來訛變成「目」。
2、領
.發號施令的首腦人物。
3、獨
.生長在蜀地,一種不大合群的野獸。
4、厚
.懷念一下許進雄老師) 大型坩鍋,底尖壁厚,靠在牆邊等待冷卻。
5、蹼
.撲= 手持多齒的鋒利武器,進行撲殺。
.蹼= 腳掌間的膜,撲水以前進。
6、趾
.淡化腳掌形象,改而強調腳趾。
7、膜
.網友(响堂秀才)解得合我意:「莫」通「幕」,「膜」即是一種身體器官,形似小布幕。
8、構
.右邊形似木造建築的斗栱,結構繁複+精密+緊緻。
9、潛
.解1) by复嬰)替= 兩兵換班,以口令交接。潛= 陸生的人類換到水裡行動。
.解2) by真璞)右邊部件可想像成口朝下、兩足朝上,妥妥的倒栽入水潛游畫面。
10、易
.甲骨文1) 錫的本字,低融點金屬,呈液態時倒進器皿裡,冷卻後即塑形。後引申出容易、易換等義。
11、壁
.辟= 斬首。左下方那個口,其實是頭。
.壁= 土牆峭直,如刀砍斧劈。
12、舉
.四手合力,托起重物。(篆文1)在下方中間再加一手。
13、究
.手伸長,探進洞穴。
14、肢
.身體器官,像是樹枝。
15、絕
.(篆文2)與今文最像,以其釋義= 手持刀,割斷絲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