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1日 星期五

導師767_四下。第12課生字甲骨文

 幾點說明:

1、籠統名為「甲骨文教學」,實則金文、篆書、隸書都有可能入內,不再另外強調。
2、我的教學以「趣味、邏輯、好聯想」為主,學術性或嚴謹度並不高,盼家長見諒。
3、和學生解說時,若有疑難未解處就照實說,並將查到的說法、以及我個人意見都提供出來,讓大家互相激盪、思考。
4、本學期新嚐試:將我所查到、較為認同的資料一併附上。()

1. 徒
《周礼》以大司徒为地官之长,司徒,其中司字引申为掌管;“步”作为古代的长度单位,其中“步尺法”为计算土地面积的一种测量方式,而“徒”本义“赤脚走路”的目的是为了计算土地面积,而掌管测量土地面积则在尧舜时期被当做地官。 据《帝王世纪》记载:“舜为尧司徒,支孙氏焉。” 舜曾为尧时的司徒官,负责管理民众、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职位相当于宰相。周朝时称为地官大司徒。 所以,窃以为,徒的引申义应该还有测量土地的意思。
. 走= 一人揮動手臂,邁開步子向前走。
. 徒= 一人走在道上, so what?另一金文字形較有感:揮動手臂的人,換成「土」。意即在道路上行走的腳步揚起塵土。 查到的解釋是「光腳」走路。。。揚起塵土就一定要光腳嗎?
. 司徒= 管理丈量土地的官。怎丈量?用步伐寬度來量。

2. 否
寒风的解法很有意思。不为草木没有茎叶。否为没有茎叶的草木的根 用器皿“口”盛之,所以否 上不承天下不接地。解释“《易 ? 否》象曰:天地不交,否。”这句话合适些
. 植物的根鬚(不),裝在缽裡(口)。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即《易經》否卦「天地不交」之象。

3. 則
. 左邊不是貝殼,而是「鼎」的簡化形。
. 則= 刀子在鼎上刻下盟約或律法,期之流傳久遠,以為規則。

4. 柴
寒风的解法很有意思。不为草木没有茎叶。否为没有茎叶的草木的根 用器皿“口”盛之,所以否 上不承天下不接地。解释“《易 ? 否》象曰:天地不交,否。”这句话合适些
. 此= 人的腳步,站在「此地」。
. 彼= 屬於「外邊」(皮)的道路。
. 柴= 已經被砍下、放在腳邊的木頭,準備當柴燒。

5. 燒
. 堯= 一人頭上頂著三個土胚。
. 燒= 燒窯去。
. 澆= 金屬溶液灌進土胚模型。
. 曉= 日光下查看土胚有無瑕疵。
. 撓= 不讓人去燒窯?

6. 惠
贤:古文臤,目手组合。本意:手眼通灵,突出[手的为力与眼的见识】。 繁文賢,目手组合增加貝,本意[手眼通灵,心窍开启】。貝:形似贝壳心窍,寓意心窍:
助记:【贤】眼到,手到,会挣钱的男人。
. 惠= 心靈(心)手巧()的女人。= 紡紗的轉輪 ,喻女子手巧。
. 賢= (亂猜)男子順從(臣)、能力出眾(手)、又多金(貝)....

7. 施
施字是与旗帜有关没错,但将其理解为只局限于旗帜本身未免过于拘泥死板,我认为施字应该是“举着旗帜的军队在行军、进发”之意。这是综合考量而得出的结论,原因有四: 第一,方指的是举着旗帜的军队,而不只是旗帜本身,这与京剧用旗帜指代千军万马一样,用高度抽象的象征物指代无法一一具体画出的众多事物。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人再多就没法画出来了,无法再用具体的“人”表达,于是改用旗帜指代之。所以象征旗帜的“方”作为偏旁在这里应该指的是(举着旗帜的)军队。 第二,也字是“蛇游动貌”,带有也字偏旁的字通常都有“像蛇一样蜿蜒、游动、延伸貌”的意思,如:池(像蛇一样弯弯曲曲的护城河)、拖、驰、弛、迤、匜(带有延伸部分的盛水器,其延伸部分称为“流”)、胣(古代剖腹之后拽肠子的酷刑)。所以,带有方字旁和也字旁的施字,应该是指“举着旗帜的军队像蛇一样蜿蜒延伸的行军、进发”之意。
第三,施字最为费解之处是其原始意义与其后来衍生出来的其他意义看起来毫无关联,无法理解这些意思之间的一致性和统一性的关键节点在哪里。但是如果把施字理解为“举着旗帜的军队在蜿蜒 游 行、行军、进发”,这些含义就一一对得上、讲得通了,如合符契。 考察施字的后三个含义:散布、进行(采用)、添加(设置),可以看出这些含义的共同点是,都表示了“从一个封闭不动的主体向外延伸、散发”之意,表达的是由静到动、由内向外、由一向多(延伸、散发)的一个动作过程和趋势。不同之处则在于,表达这个字本身所代表的观察者的立场、视角不同,或曰其所表达、指代的主体的位置不同——第②个含义(散布)是站在动作的发出者、物料的原本所有者和散布者的角度说的,第④个含义(设置、添加)是站在动作的承受者、所散发物料的接受者的角度说的,第③个含义(采用、进行)的视角则是二者都有。
第四,施字与英语中的apply、ply在含义、动作乃至字源结构上都非常相似,可以相互参考理解。apply、ply字根中的ly发音也是带有某种柔软的东西(而非硬物)弯曲、飘动、飞扬的意思。 如何把施字的这几个含义串联起来理解,从其本义看,一支军队从其基地一点向外行军,逐渐延伸、扩散出去,占领了更多的地方,从天空俯瞰下去的画面,就像破堤的洪水从一个点伸展、蔓延、扩散、覆盖了更多的地方一样,这个过程就叫做“施”。从动作的发出者角度看,是原本固守龟缩于一个点的力量散布出去,到达了、接通了、占领了更多的地方,是从静到动、从内向外、从一到多、由此及彼、由己及人的过程;从动作的承受者角度看,是原本空虚无物的地方突然来了更多的实体、外来者、异物给占据了、填满了,是从虚到实、从无到有的过程。施字②、③、④诸含义皆可与这个过程一一对应,又都与其第①个原始意义(举着旗帜的军队蜿蜒行军进发扩散)遥相呼应。

施字可与收字相互联系起来相互加强理解。施表示的是力量从一个封闭主体向外散发、扩散之意(存在空间上的扩大、延伸);收表达的是力量从一个广大、开放、空旷的空间向一个封闭狭小的空间收敛集中闭藏之意(存在空间的缩小、封闭)。我在“收”字下也有解释。

施字最令人费解的地方是,如施粉、施肥这种带有“涂抹、敷布、挥洒”内涵(液体或粉状的东西)的意义与设施、措施这种带有“工具”内涵(固体)的意义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究竟是怎么统一在同一个字上的。但如果代入“千军万马从内向外、从一点向多处的延伸、扩展的行进”这个动态过程,上述含义就都豁然而解了。古人造字的逻辑中隐含和体现了古人的世界观!设施、措施这些固体的东西在古人看来是人的精气神向外挥洒的产物,是人类心血的凝结,是带有“施粉、施肥”性质的动作的自然延伸的结果和必然产物,体现了这些产物是某个上游动作的顺流而下的产物,这个体现结果的词中就隐含着其孕育产生的源头和母体,而不是一个与其他东西无关的割裂的孤立的存在。从字形字义中可以看出古人的世界观,体现了万事万物的源头和相互关系!

. 大旗之下一條蛇。可能是指軍隊進發時,隊伍沿著山水地勢而呈現蜿蜒的、如蛇爬行之狀。
. 此字體現了一種「向外散佈」的意象。

8. 幹
是否可以这样解: 倝部件表示:操作带有木柄的某种工具 这样的话:以下的字都可以统一得到解释 幹:操作带有木柄的狩猎工具,引申为狩猎,工作 斡:操作带有木柄的斗 翰:操作带有木柄的羽毛(带有木柄的羽毛就是 笔),引申为毛笔和文字、书信 韩:操作带用木柄的(武器),保卫城池。其中右上角“人”形的部件在汉字演化中消失 戟:(操作)带有木柄的戈。其中右上角“人”形的部件在汉字演化中消失 榦:(操作)带有木柄的木头,引申为旗杆 擀:操作带有木柄的狩猎工具,加提手旁另外造字 瀚:操作带有木柄的羽毛(笔)来形容的水。引申为广阔的水面。
. 右下方的「干」,形似樹叉,可能為狩獵工具。
. 左邊+右上部的「倝」:
說法1) 早晨起牀幹活兒。
說法2) 操作帶有木柄的某種工具。。。何以會有此說? 雖不理解,它卻能解釋某些字,比如斡、翰、韓、戟…等。

9. 歪
. 後期會意字? 不正就是歪囉~

10.茂
. 草太茂盛了,須拿大戊來砍伐一下?

11.講
冓是两个冉相碰,于是冉最初不是胡子,是谋生工具:是治水搬运泥土的篑/笼(一边开口一边硬边的箕) (从【邹衡先生在《夏商周考古论文集》第二版】262页所写的概念延伸)——————冓原义:【两个笼用软杆子挑着,走路时两个笼子频频相碰称为“冓”】,单个称为冉/笼或篑。延伸义【男女相碰:女旁冓是交媾】【以语言相碰:沟通】。冉字应该最晚在夏禹治水时期、鯀治水失败前已经出现,比《说文解字》早2千年以上。 ——————题外话:冉是开口笼/篑,箕则原本是没有竹花头的其,是四周硬边的隔漏器具。两者甲骨文好像颠倒的配对字。 于是,其、冉、冓三字应该是同族、同一个概念下的字彙,是【重要的谋生工具类】:治水、选籽、晒粮食皮革、抓鸟等等的工具。理论上应该是造字的第一批(或可以称为字根或字元件)——————————后来延伸出,髯是胡子长得很像笼的样子(三边胡子第四条边是嘴巴),原始男人都是如此无特别称谓。也与生产、危险、繁衍都没有直接关系,是【非重要用途的延伸】,应该是在农耕社会春秋战国有人开始部分人刮胡子才会出现【不刮胡子出现髯】的概念:与造字时代相差以千年计。
《冓》“冓”是“溝(沟)”的本字。甲骨文是两个“冉”相向对接;有的甲骨文在两个对接的“冉”中加一画,强调两头相。甲骨文“冉”是“鱼”字简化,也就是画了一个鱼形,并在鱼形上添加“∧”,表示缓缓向前游动的鱼。“冉”字上下加一画成“再”,表示象鱼那样一次又一次的来回游动。“冓”是表示两条游鱼两头相遇。当“冓”作为单纯字件后,在加偏旁来表示不同的含义。“溝”是表示水道狭窄,游鱼时常碰头,故用来表示水沟。”媾”是利于其游鱼碰头,表示婚姻之家再结姻缘。“爯”表示手提活鱼。后被“稱”取代。“稱”表示活鱼有多重,故用在秤重上,后又被引申为称呼,其隐射还是指那条活鱼。

. 冓= 兩魚頭相接。
. 溝= 極窄的水道,兩魚無可避免地碰頭。(猜測)後又指兩大水系間、人為挖掘的交通水道,而有溝通之意。
. 搆= 以手攀附,從而取得連接。
. 構= 多根木柱以某種穩固形式相接,形成結構、架構。
. 講= 用言語溝通、連接彼此。

12.輸
 我们如何解释-输-“失败”“失落””丢掉机会“”不能胜“这层意思源自何处?恐怕还要从字形本身寻找。从动态考虑,“输”表示陆上的载物载人工具”车“和水上载人载物工具”舟”的对比(俞字里面含有一条舟,且是指向前方,有一个向前的箭头符号,还有行舟时带来的水波,表示船在行进中-畅行无阻)。由于物各有所长,在遇到水的阻碍时,车子无能为力,停滞不动,而舟船可以利用水的浮力运送货物和人。这就是车有所不能,败在了舟的面前的状态,也是“失败”、“不能胜”这层意思的来源。是有所不能,不是“没了”。又由于车船可以承担陆地和水上的运载业务,所以也有一般泛指的“运送”的字义。 

我倒觉得输在输赢层面的意思按这个解释可否:古代战败一方要么灭亡要么求和,求和的话割地、献贡品、金钱、美女等等,这些都要输送给战胜方,那么失败就意味要输送东西给胜利方是否就此必然动作关系而导致输的引申含义呢?

. 俞= 船運。左下角「月」是舟;上面「A」可能是船行方向;「刀」部可能是水流。。。
. 車與船皆為運輸工具。
. 輸之於「勝負」的含義,可能是戰敗國須運輸大量物資及財帛予戰勝方,由此掛勾。

13.贏
. 金文特有意思,像一艘龍舟,滿載貝殼而歸。
. 如果載貝殼是贏,那載「羊」怎麼就「羸」了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