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導師750_四下。第7課甲骨文

 幾點說明:
1、籠統名為「甲骨文教學」,實則金文、篆書、隸書都有可能入內,不再另外強調。

2、我的教學以「趣味、邏輯、好聯想」為主,學術性或嚴謹度並不高,盼家長見諒。
3、和學生解說時,若有疑難未解處就照實說,並將查到的說法、以及我個人意見都提供出來,讓大家互相激盪、思考。
4、本學期新嚐試:將我所查到、較為認同的資料一併附上。



1. 泰
. 說法1) 雙手捧個小孩,幫他把尿。
  說法2) 雙手捧好自己,暢快解放。
若為把尿,就是助孩子身體通泰;若是自己尿,那舒泰的感受更深刻了。 (自己的名,竟源起於尿尿,還真是。。。)

2. 莊
. (以下存參)
(金文)病亡在床上的死人骨,掃進墓穴中。金文字形與楷書相差太大,不寫它,只將其義引申至篆文。
. (篆文1) 病亡在床上的死人骨,盛進土箕中。此字形同樣與楷書差很大,不寫。
. (篆文2) 保留病床,去掉骨頭和土箕,改加墳土與墓草,本義即貴族墓葬,後引申為莊嚴、莊重等意。

3. 搬
般’的本义应是‘盘子’,取‘手’拿‘匙’与‘凡’形。我见过的甲骨文‘手拿匙’形很明显。类似的造字还有‘簋’其金文也有‘手拿匙’形。这是古人表示器具的造字习惯。且我认为上面的两款甲骨文并不同源。
般为何会有种类的意思呢,在管理员的解读上再加一点。渡水时船的载运量有限,一次运的东西为一“般”,类似“批次”的含义。一般即同一批次,后来引申出同一种类、同一类型之意

. 般= 有「盤子」說及「撐船」說兩種,我取後者,即手持篙,撐船渡江。 其載運量有限,每次就是「一般」,後來引申為同一型號、類別的東西,再引申為普通、不特別的東西。
. 盤= 用船一次載「一般」,用皿一次就是托一盤囉。
. 搬= 渡江時用船載,陸地上就是用手搬運。

4. 埃
. 矣= 箭矢射出,上面「ㄙ」不知是幹啥的符號。倒果為因猜一猜:矣代表「完了、結束」,「ㄙ」是否可視為綁在箭上的繩,射出並力盡而跌後的軟癱狀?
. 塵= 鹿奔跑而揚起的土。
. 埃= 已由空中落回地面的土。

5. 漠
. 莫= 暮的本字,夕陽西下,掉進草叢裡。太陽快隱沒了,引申為沒有、不要。
. 漠= 沒有水的沙漠。

6. 羅
. 棍子撐起竹筐,再綁根繩,筐下放些穀米。等鳥兒被誘來食,突然拉離棍子,竹筐落下罩住小鳥。

7. 袍
. 包= 可能是胞的本字,其形為胞衣將胎兒整個包裹住。
. 袍= 一種衣物形式,可以把人整個包住。

8. 駱
各的文字解释 个人认为网站有误,按照侵犯之意,根本解释不通各的意思。从甲骨文象形来看,可以解释,队伍在通往城邑叉道路上,有人选择另外一条道路,不听从劝阻。也即《説文解字》:各,異辭也。从口夊。夊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如此可以理解为:各有个体独自、小部分意思,才有各人、各自等语。这样可以理解各部首的字,如格:主干上长出来的分枝条;络:细小的丝织物;路:相对道的小路。
外来为“各”。外来到我家为“客”。人来人往所走的道为“路”。外来的不义之财为“赂”。外来强占田地为“略”。外来者处处谨慎小心行事为“恪”。
我的理解,各是把收集好的不同谷物放进不同的容器中的动作,强调的是向下这个动作,最早可能是一个动词,因为放进了不同的容器中所以引申出各自这个意思。格:向下放东西的容器;烙:把东西放在火上;落:枯草,雨雪自然而然的下去;阁:放东西用的空间不大的地方;搁:把东西放在那里面!

. 出= 腳步離開城邑。
. 各= 與「出」相反,腳步踏入城邑。引申出以下各字:「客」是外人來我家;「賂」為外來的不義之財;「略」是外人強佔田地;「恪」是外來者處處小心;「絡」是外來的繩索??
. 駱= 似馬的生物,以繩索絡串在一起,沙漠中行走時只須控住首匹,其餘受繩索牽絆、自會跟隨。

9. 駝
. 它= 蛇的本字。
. 駝= (亂猜) 駝峰的曲線,形似蛇身的彎曲狀。 

10.窪
. 洼= 泥水坑。 另一種篆字上頭加「穴」,也就是漥。
. 漥= 洞穴內的泥水坑。

11.堤
新华字典里的本义为"正,不倾斜",我理解为太阳在头顶上,直直地照射下来,人的影子缩为一点,踩在脚底,所以是借助正午的太阳和人的手脚来指事一种"直立"的情形。
高鸿缙认为,是的本义为以手遮日光,审谛安行。
太阳出来手动脚走,日出而作,正确合适,太阳出来在睡觉不合适。
是,shì 。从日从正。会意。以日为正则曰是。循着太阳的轨迹行走,表示正确的方向。
是(视shì)的古文字看,上为日,下为止,寓意看太阳的位置,来确定行走方向的正确性,不至于迷路。隶变楷化后,是由日和走的省形“ ”会意而成的字。日指太阳,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太阳在南,人们可以依据太阳的位置确定方位;“ ”表示行走,用“日”代替“十”,表示走路是有目的方向的,判断去向那个方向,一般都仰头看日,阴天或黑夜容易迷路,走错方向。是借“视”声表示视察太阳方位而行走不迷路。
是。“日”为形符部首,表示:日影,“正”为象符部件,表示:正午。 古时候没有日历,先民用立竿测影的办法确定节令。垂直于平地竖立一根八尺长的表竿,以表竿为中心,以其投影的未端为半径画圆。地上的圆就象表盘,竿影就象指针。每天正午太阳最高时,测量并记录下日影的长度。夏至这天正午,日影的长度是1.5尺,冬至这天中午日影的长度是13.5尺。立竿测影是最简单,最有效,最精准的古老时钟,是判定时令节点的原始天象仪器。 是字是个形象字,记录的是:测量夏至和冬至正午日影的长度,是确定节令精确时间的唯一标准。“是”与“时”类象同名,表示:肯定的、确定的、对的、适宜的、正确的等意思

. 是= 各家看法很多,頭昏腦脹,只取一種助憶:觀察日頭、判定方向後,腳步邁向正確道路。
. 堤= 用土堆起一道牆,阻絕泛濫的洪水。。。這種設施很「正確」?很「是」?

12.酒
. 酒墰(酉)裡的液體(水)

13.鬱
. 甲骨文和金文中造型相對簡單,只是一個人到林中、伸手採摘可做香料的葉子。
. 篆文變得好複雜,為與楷書相通,還是解釋吧:到林中(林)採香料葉裝入罐中(缶),回家後塞入香料袋(※)泡酒喝(凵+匕),散發梟梟香氣(彡)

14.莫
. 夕陽西下,太陽掉進草叢裡了。

15.札
. 將木片捆紮起來,是紙張發明前的書寫載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