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

讀書報告:《希望教室》。蘇明進 著

名: 《希望教室》及《讓孩子潛能大大發光》兩本

者: 蘇明進 老師

出版社: 寶瓶文化

報告者: 桃園龜山鄉迴龍國中小.陳正泰老師 100.03.20

雖讚賞蘇老師的教學熱忱,可近來的讀書熱情並不在此,於是兩本不怎麼厚的書,卻有一頁、沒一頁的翻,似乎總沒個了局。趁校方規定每個領域都要交一篇讀書報告之機,乾脆毛遂自薦、攬了下來,算是逼自己唸書的動力。

對於第一線教師們,與其分享教育感動,咱們更亟需的毋寧是各種實用且好用的教學技巧,因是本讀書報告即以此方向整理。其中當然有本人主觀的節選標準,某些方法也許看來不錯,但咱認定窒礙難行者,即不予收錄;某些方法屬隨機教育,咱認定無法推而廣之者,亦不予收錄;某些招數是基本功,咱認定為師者都該會的,也不予收錄;倘覺意猶未盡,作者必定是歡迎大家一覽原著的。

《希》書每個篇章都是一個完整故事,展現蘇老師不只是經師、更是人師,他的付出較一般老師多矣;《讓》書則以教學技巧為分類單元,適合實戰。

以下摘自《希望教室》

1. 禮貌要練p17
我們常希望孩子們彬彬有禮,在走廊上遇見師長都能打招呼,卻忽略這也是要教的,不但言教、更宜身教。蘇老師即令孩子們在走廊上排隊,老遠向老師走過來,至視線相遇處即朝氣蓬勃地問好,太小聲可是要被退貨重練的。此時便會發現知易行難,儘管知道要問好,某些羞怯孩子硬是話到口邊擠不出,或囁嚅似蚊鳴。練習,很重要!

2. 自助旅行p54
蘇老師利用假日帶表現好的同學出外旅行,這點咱自嘆弗如,假日時間還能拿出來奉獻,這不是開玩笑的! 玩耍並非最高目的,重點是一路上老師只負責人身安全,餘如路線歸劃、餐飲、處理突發事件等,皆由孩子們自行解決。獨立性即由此點滴養成。書中,孩子們受此影響甚大,有的回家後滔滔不絕、有的從此臉上多了自信光輝,果真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
我預訂畢業典禮後邀孩子們來咱桃園新家泳池玩樂,開放自由報名,過程即仿蘇老師之法,一切讓孩子們搞定。

3. 自己出功課p78
養兒方知父母恩,利用讓孩子們自出三樣功課的機會,體驗一下老師平日出功課的苦心。此點適用於學期末、或者不趕課的時機。

4. 考試後的深層想法p85
月考成績不盡理想,讓孩子們寫反省單,蘇老師有此感想:「我知道,一次的喚醒並不代表永遠的覺醒,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這句話足供我警惕在心:常常勸得孩子們似乎知道該用功了,沒多久見其故態復萌,這通常讓我勃然大怒;不過照蘇老師此言來看,卻又不必。

5. 複習的選擇權p87
月考前,不強迫大家考復習卷,而是放在講桌上,自由取用。
這有點恐怖,卻值得一試;我還要加一個機制:願考者,自己照解答改畢後,拿來我這兒登記──一者留下用功同學的足跡,二來順便幫他檢查考卷,免費指導。

6. 洗腳活動p109
以洗腳為形式,稍慰父母的辛勞;為怕孩子臉皮薄、回家後不敢做,先在學校以同學為對象相互練習。有些家長原先不以為然的,卻在接受孩子洗腳的過程中感動淚下,可見台灣人平日對於情感的壓抑。
這個別說孩子,我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做;還得再心理建設一番。

7. 課後輔導p125
放學後,蘇老師多留一小時,願留下加強功課者自可留,不勉強;然亦約法三章,以求最大效益。細節不多講,錄一段蘇老師自己的感想:「其實最大的進步,不在於我教了多少,而是他們會開始靜下心來,認真的算每一題。」後來他又發現:這放學的一小時不再是師教生學,而是提供一個學習場所、營造學習環境,讓孩子們自己獲得學習動機與樂趣。
這個體驗和我目前實施的策略成效相彷彿:我不再上台教,而是留下時間來供大家自行演算、討論、訂正、相激盪、求進步。每遇難題,大伙兒七嘴八舌戰不出個所以然,拿來請老師解答後,即會爆出一陣熱烈的、或歡樂或懊惱或恍悟的各式聲響,聽起來頗有學習快感。

8. 週三拖地p163
蘇老師說的是畢業當天,孩子們仍留下不願走,乾脆請大家拖地。我則以此發想,週三半天,留下些同學來個「愛班拖地」也不錯,因為如今不但上課時間寶貴,下課時間亦不遑多讓,放學時間不拿來用用多可惜!

9. 古典音樂p179
蘇老師班級對面工地正熱火朝天地施工,吵得很,他於是播放古典音樂,以為另類阻絕噪音之法。我推而廣之:考試時可用、討論時可用、午休時可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