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 星期六

導師745_四下。第5課甲骨文

 幾點說明:

1、籠統名為「甲骨文教學」,實則金文、篆書、隸書都有可能入內,不再另外強調。
2、我的教學以「趣味、邏輯、好聯想」為主,學術性或嚴謹度並不高,盼家長見諒。
3、和學生解說時,若有疑難未解處就照實說,並將查到的說法、以及我個人意見都提供出來,讓大家互相激盪、思考。
4、本學期新嚐試:將我所查到、較為認同的資料一併附上。

1. 豐
. 擊鼓奏樂(豆+山)、奉獻玉器(丰),祈求(/或感謝?)神明賜予人們五穀豐登。

2. 裹
. (小篆)剛採下的果子(果),用衣服(衣)包裹著。

3. 迫
. 白= 各種說法:1)拇指(從樂字來),後引申出伯(霸),如春秋五伯;2)口內舌頭,純象形;3)火光上段白焰處。
. 迫= (小篆)形聲字,用言語(白)追逼(辵)?用手指追摁著人家的頭?火把照耀著追逐?

4. 潤
. 閏= 在門板上嵌以玉飾。
. 潤= 水氣均勻附著在物體上。
. 以絲織品染色而言,「滋」為絲織品浸入染缸,「潤」是反過來,將染劑塗在絲織品上。

5. 陀
. 它= 本字與虫、也同源,皆為「蛇」義。作為人們所畏懼的對立面,引用為第三人稱。
. 陀= 山坡如團伏之蛇狀,成坨。

6. 螺
. 累= 本字似是「纍」,後來嫌麻煩而去掉兩個田。其字形是很多線團堆疊,預備紡織用。 是否可另外看成很多包袱堆著,然後用繩子綑住?
. 螺= 軟體動物,其殼層層堆疊,頗有「纍」意。

7. 製
“制”字的原初意义是“用刀裁剪树木使之成材”,这个意义本身包含着两个相反方向的意思:第一点是强调裁剪、断割、去除之义,关注点放在那些被裁剪掉的材料上,是从有到无的变化;二是强调成材、成就、完成之义,关注点放在使原本不能直接用的树木成为可用的木材,是从无到有的变化。后世的衍生意义就是把这两个完全相反的含义更进一步的延伸发挥出去了:制裁、管制、控制、制空制海、制度强调的是前一个义项,即断割、裁剪、去除、限制、约束之义,强调从有到无;制造、制衣、制图、制备等强调的是第二个意思,即从无到有的成材、成就、完成之义,强调从无到有。
. 制= 以刀修剪枝葉繁茂(但尚未結果)的樹枝,以求減少枝葉耗掉養份,盡量供給果實生長使之更大更甜。有兩個相反意象:一為制服、克制(有到無);一為制成、制作(無到有)。
. 製= 將布料裁剪成衣,後引申至各項物品的製成。

8. 繩
“黾”是青蛙,“蝇”则指能被青蛙吃掉的虫子。“绳”:苍蝇搓腿的动作就像人编织绳子。
“黾”本指“吃食少而繁殖多”,转义为“可以无限制低成本繁衍”。“糸”与“黾”联合起来表示“可以无限制低成本接续延长的纤维索带”。本义:可以无限制低成本接续延长的纤维索带。说明:古代绳子多用草、麻等植物纤维用手工搓成。必须延长时,可以手工散开绳子的一端,把另一股草、麻纤维用搓的办法接续上去,手续简便,成本低廉
. 黽= 一說為蟲子,一說為蛙。
. 蠅= 某種會飛的蟲子;or 蛙類喜食的蟲子。
. 繩= 蒼蠅搓腿的樣子很像在搓繩子(這解釋我很喜歡);青蛙和繩子的關聯性?

9. 圈
. 卷= (小篆) 米 + 雙手 + 一人跪坐。上頭的米+雙手,或可解為「手捲飯團」,底下的人呢?負責吃飯團?
. 圈= 將某物捲成圈狀。

10.繞
. 堯= 一人頭上頂著三個陶土胚。
. 燒= 拿陶土胚去燒。
. 曉= 在日光下檢視陶土胚是否有瑕疵。
. 僥= 陶土胚差點跌落,幸虧旁邊有人扶了一把,僥倖。
. 撓= 有人去燒胚,偏有隻手擋在那兒。
. 澆= 金屬溶液澆灌至土胚模型中。
. 繞= 土胚的製成是放在轉盤上不斷旋轉,再以雙手塑形。有另一種製胚法:細長土條繞疊成圓柱狀,再塑成所需之器物形狀。

11.呵
. 可= 口中唱歌,樂器伴奏,也許是歌的本字。
. 呵= 再加一口。此時「可」變成聲符?

12.踢
看到华强先生《殷商甲骨文本训》中提出他的观点是“换羽毛的鸟”,感觉金文真的很像,个人感觉有道理。
甲骨文前6.43,看似像将一个杯中水倒入另外一个杯子。可以理解成交换。 想说一下《说文解字》里面的意思。 1)因为蜥蜴有变色龙的称号,也就是‘易色’,所以用了‘蜥易’,它的边旁可能是后来加的。 2)所谓的日月为易,可能是源于‘小篆’。日月为易,就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换,也就是阴阳交换。类似‘寒暑易节’。 ‘易如反掌’可能是因为,反掌,就是变换手掌的反正面。或许,古人最早写易如反掌的时候,真的只是说‘将手掌正反面交换一下’,后来延伸出来了‘容易’。不知道算不算古人的误解。
.我的观点是,有甲骨文就多看甲骨文,如果甲骨字例不够,那么用金文参考。勿和易字都是甲骨字例很多。这时用金文作本义参考,容易将发展后的运用当做本出。比如勿字,勿字在甲骨文中多是一M状加两撇(如本站勿字的甲骨第四字形),两个方向都有。而到了金文,才越来越像刀。研究汉字起源,我赞同望图生义,不赞同望文生义,尤其是甲骨文字例多时。

.仔细查了一下古文‘易’的字形,许慎的说法当为是:蜥蜴。蜥蜴的共同特点是善于变色,象形:上面圆圈加点表示头部,下面曲线加三撇表示身体、尾部、四肢。需要注意的是,古文中并非圆圈加一点固定只有‘日’的意思,还可以表示动物的头部、人的脸部/头部、地域范围等意思,仔细看笔画还是有区别的,做头部书写时是对合的两根弧线,作日是均匀滴溜圆。

.最早以前,人们还没有制造任何器皿,对大自然物质的取用仅限于固体,像水或血液,奶这样的液体是很难取用和移动的,就像小孩子过家家时所遇到的难题一样。直到发明了陶器,终于可以用盛器将液体取用,移动,转移,这是件很令人欣喜的事情。

.易字看甲骨文我觉得是把一个容器的水倒入到另一个容器里,液体这个本质没有变化而由于外部容器的变化水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

.不大同意海恩老师的易字解释,原因有2: 1. 锡这个金属何时出现,与易字之间时空有和关联,难以考证; 2. 造字一定符合当时人们的认知,冶金技术在远古时代也是高精尖技术,用这样的特殊行为造字不符合认知原理,也无法实现传播的作用。 本人以为, 1. 语言的发音一定早于文字,这是定论;而发音是源于进化和人类认知,发音的变化规律也服从遗传漂变规律(推测) 2. 造字无论指义,还是表音都一定符合当时人们对事物普遍性的认知,或者说是认知能力的自然反映; 3. 能流传下来的文字,一定是被相当多数人认可的、符合当时人们认知能力的符号; 4. 所以,我们对文字起源的解读不可以超越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共性。 
.易= (說法太多,只取我認同的)
說法1) (甲骨文)液體從甲壺倒至乙杯,形狀已「變易」。
說法2) (金文)像鳥換羽毛,變易之意。 
. 蜴= 會改變膚色的爬蟲類。
. 剔= 用刀將不要的部份「變易」掉。
. 踢= 用腳將不要的部份「變易」掉。

13.笛
“由”字分析相当合理,如“油”,表达珍贵需用“窄口瓶”贮藏的液体食物,当然,由字本义为“穿过”细孔,如“轴”,相当直观,而“届”为穿越终极,“宙”为过去未来。特别值得一提的“迪”字,因《尚书》中高频出现,而后世释义者多凭“赞美”臆想,“迪”字以“由”为本,义为“正中经过”故《说文》释为“道”。由字甲骨文字形未在资料或拓片上见过,故本站之资料值得重视,能够提供出处则完美了,关于籀文字形“入”字引入,亦有六书篆文佐证,古此应可结论“由”字本义为“穿窄而过”。另建议“迪”字部加尚书著名例句“允迪厥德”。
如果由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真确的话,由的甲骨文像个油灯,下像容器,上像灯的光焰。籀文就更像灯,中的点表示油,似入的部分像光焰和捻子。
由应该是灯油,光焰灯油所由生,捻子灯油之所由,就是必须经过捻子,顺着捻子而上,依托捻子而生光焰,由应该是光源。因此,由有以下义项;1由生 2经过 3顺着,从 4 依靠 5表示源起
由是象形字,有实物,青铜铸造,形如现代长颈烧瓶,底部大肚,上部细管,中空,上口封闭,在底部大肚“由”字的十字叉处开有一小孔,上下对应的细管上部也有一小孔。使用时,将底部大肚按入油中,油自动进入,手大拇指捏住小孔,使不漏气,提起移往别处,松动大拇指即可把油放出,大拇指控制流量和流速。把抽油的器物当作“油”,就如酉当酒,豆当豆。
《说文》没有“由”的解释,本站篆文1象“由”的斜视图,2是侧视图。实物的发现使“由”的解释十分直观。由是油的本字,器皿由加水为液体“油”。抽,手拿器皿“由”向外提取液体。轴,车中需要经常在摩擦处加注润滑油的转动部件。柚,外形象“由”的一种水果;油葫芦:同理,外形象“由”的一种葫芦。袖,由释抽,胳膊可以自由抽动的衣管,其口处经常被摩的油光光。庙,后起字,廟中不能断灯火即不能断油的缘故。我们说到廟里上个灯火钱即油钱,油成了廟的象征,写成“庙”是有道理的。宇宙:庙是告慰上天的地方,点上珍贵的油灯香火,油烟升起从地面到达穹顶向天报告叫“宙”;上天向地面传话叫”宇“。从地到天广泛的空间时间叫宇宙。由于:用“由”向天告知,于,天已传回指示。于是:上天是这样说的。妯,在庙里添油续香火祭祀同一祖先的兄弟媳妇。届,在逝者前用油点上灯火,表示生的阶段已经结束。聘,庙里油亏了,没人来续香火,经营不下去了,需请一个耳聪目明的人来管理。迪,遇到困难、难题,拿着油到庙里算一卦,请天点拔启示。
. 由= 
1) 容器中所盛液體可助燃,生出火苗,油的本字? 火光的持續由皿中油所供應,故有緣由、經過、順著等引申義。
2) 裝油的窄口瓶,由加水部即成油,正如酉加水部成酒。
. 笛=  竹製窄管,空氣由此出入時,會發出音響,再鑿洞便有音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