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導師103_洗心革面清教室

(魔鬼藏在細節裡,記錄在稍後的改革歷程)

.某日下午第一節,小朋友全去了科任教室,留我一人爽呼呼繼續睡。。。
好容易睡飽了、起身、校長正好走進來、我突然間羞愧無已、原來地上髒亂到不行:落屑與孤紙齊飛.塵土共地板一色
再加上後來某件不願提起的不開心事,促我大奮發!

老婆分析:
1、我對某些瑣事很懶得親自動手,比如掃地。
2、以往帶高年級,學生可以幫我cover這塊,but這次是三年級,還得親身示範*n次。

洗心革面:
1、隔週一大早,我去後陽台裝水時,看見凌亂的拖把群、垃圾點點的洗手台、壓下想指派孩子來清理的衝動、自個兒隨手打理了。
2、接著巡教室,將窗台陳疴:漱口小水杯改收至我座位旁隱密處、愛心文具箱整個重整打包清除廢棄物最後乾脆連那稍破損的箱子都回收掉。。。窗台也突然清爽了!
3、導師位:塞在一旁多餘的椅子:搬走;擺在書櫃上的失物招領盒:移至更適當處。
4、圖書櫃:掃出孩子最易忽略的櫃內積塵,將那套孩子最愛、但也最常變亂的叢書移到不顯眼處。從教室外就能瞄到的明顯櫃位,則塞入一大盒益智遊戲:好處是這一盒整齊,整個看起來都整齊咧。

5、開始上課後,把焦點轉到同學們身上。。。
6、外套:統一全班的掛衣格式,不細講了,大略是:「正面朝後、壓在書包與便當袋後、必要時袖子打結也塞入書包後。」
     不管怎麼規定,就是往統一且視覺清爽的路子邁進。更重要的:此後隨時盯,一有人犯規就揪出來,防微杜漸、化整為零、各個擊破!

7、座椅:掛在椅角外側的便當袋等物,一律改掛至內側 (即兩人中間)。
8、桌子:仿椅角原理,將懸掛在外側的小掃把、小垃圾袋、抹布等物,一律遷進內側,兩排座位間的走廊當場清爽了!
9、抽屜:新問題浮現,桌子側邊是有空隙的,看得進去,桌外側東西移開後,便看見了抽屜內的不整齊,繼續挺進!
眉角:在外側擺置易碼放整齊的書本 (顯露於外的部份就順眼囉),其他不規則物如筆盒衛生紙美勞作品等物,挪到抽屜內側去唄。
▲整理差不多了才想到要拍,「整理前」vs「整理後」的對照效果挺弱,
左邊照片尚餘兩個掛在椅外側的袋子,找到了嗎?

▲我要拍走廊,同學不要站起來搶鏡嘿! 最後面藍色物是整理後陽台暫時搬出來的,扣分-__-

▲想拍全班的整齊度,照片中看不大出來,權做合影留念好了。
再看一遍,找到三點:1、從抽屜側面看進去,變整齊了。 2、右下角垃圾袋未移至內側,亂。
3、統一規定外套掛法前,真的很亂,可惜少了「整理前」的圖片來對照。


10、眼光轉到地板來。
11、小掃把:這太重要了!大掃把全班只有六枝,僧多粥少效率差,且尺寸太大,掃桌角等畸零空間不易。小掃把掛在身邊,機動性強,靈活迅速。曾有家長建議:「訓練小朋友東西不落地就好啦~」呃。。。窒礙處有二:a.教室要穿球鞋進出,帶來大量塵土,家中無此困擾。b.不同家庭不同個人不同習性,並非都容易教。事前教育,需要;事後補救,亦不能廢。
▲右圖:抹布右邊是第一遍,左邊是第二遍,除惡將盡
12、拖地:嚴格說是抹地。理由a.同樣是拖把不夠多;b.人小力不足,拖把難用;c.抹地須蹲下,更接近地面、看得更清;d.靈活性有差。第一次抹地時,髒得嚇人,穎柔說抹到第三遍,地還是黑;第二次就好多了,兩遍的「黑度」就有差,有上圖為證。



▲1、威哥忘了帶抹布,衛生紙出擊,夠髒呵。 2、開始玩起碰碰車,表示該收工了。


省思:
1、原來就只是心魔,實務面雖繁雜卻也不難,一天搞定。
2、從前卡在「一定要把小朋友訓練到自動化、專業化掃地」,在愛妻點醒我「他們不是高年級」之後,已全面改為親身示範教學。
3、此前沉膩在「只動口、絕不動手」的無聊教導標準,害自己行事窒礙,教室整潔也是欲振乏力。本週連擦兩次地之後,竟然會有趴下去親吻地板的衝動-__-。
4、平日都在科任教室上課的音樂老師,本週因科任教室舉辦活動,不得已來咱教室上課,我則乖乖帶著作業撤往導師辦公室批改。事後據佳純轉述:「音樂老師說我們班很乾淨!」 
嗚……,欣慰之餘,趕緊現買現賣,給小朋友打氣:「你們看,努力就對了,別人會感受到的!」
5、一點一滴皆教育,小朋友從原本「自己方便就好」的個人觀點,被我硬往上拉,「請想像一下,如果你是老師,從講台上往下看,怎樣才覺得整齊?」
帶領孩子邊觀察、邊動手,這才消弭了主觀較強的反對聲音,使孩子願意為群體而稍犧牲個人便利性。
反對啥?a.便當袋、雜物往內掛,清出走廊視覺空間。b.統一外套掛法。c.抽屜置物規則。d.諸如此類的。

久未寫這樣文字多多的長篇了,還滿舒暢的~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