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大秦帝國_荊軻、王翦、李牧

  這似乎是最廣為人知、最無新意的一段了,卻被孫皓暉老師寫得活靈活現。其細密的觀察與闡述,每每予人新的思考方向。荊軻欲以上卿身份掩飾刺秦圖謀,即先耗箇多辰光演示自己成趙國權佞郭開一般;欲解釋秦王何以對個燕國獻地之圖如此好奇到大意令刺客近身,則安排個督亢古圖的智巧點子;荊軻的背景掰得合乎大勢,非刺秦不可;太子丹與嬴政的情仇糾葛有所交代;嬴政何以能逃脫搏擊高手荊軻數刺更是早有伏筆;再搭配整個當時各國大勢,處處清楚不馬虎。

  再來的王翦為大將之滅趙、滅燕、滅楚之滅國大戰,亦藉王翦之眼將此時情勢與往昔攻城掠地之不同一次剖析明白。書中之王翦,被皓暉老師挑明了說:是歷來秦將中「雄風」最少的一個,少的是慷慨激昂,多的是慎思縝密、有時甚至顯得婆婆媽媽似的苦口婆心。較諸黃易《尋秦記》裡騎射精熟一身膽的王翦,簡直一天一地兩樣情。然而兩者層次是不必多言的。

  由尋秦記再扯到李牧吧。《尋》中李牧是個神出鬼沒的不世將才,生平未嘗一敗,可也就只是描述個神出鬼沒之形;《大》則是徹底細述李牧的戰法、練兵法、時局、困境、以及衍生而來種種無力回天之勢。再重來一遍,無敵李牧仍得死於廟堂小人之手。就是這個不得不,顯出孫皓暉老師用功之深。
  孫老師的戰事闡發亦是一絕。非但有粗壯的衝鋒嘶殺,而細密的糧秣運輸、大小武器保養革新、瑣碎軍務,亦能娓娓道來。教人不只有腦衝血的快感,也有更貼近實務的恍然。甚至一個戰場的選定,孫老師也不厭其煩,就該處地理形勢、敵我情勢,仔細闡明何以非此不可。比起三國演義動輒一夫當關抵萬軍的粗糙挑動,那可是高多了。

  往回說秦趙同源,皆民風暴烈,任俠之風盛行,何以後來國勢兩樣,亦說得通透,彷彿在上一堂鮮活歷史課。

  ……反正就是好看啦!感謝有電子書,否則不知民國哪年才能在台灣買到?在某個層面來說,比金庸還好看,真是不簡單~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