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13:9787516810941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 作者:張鳴
- 裝訂/頁數:平裝/340頁
- 規格:23.5cm*16.8cm (高/寬)
- 出版日:2016/09/01
- 人民幣定價:42元
- 定 價:NT$252元
- 優惠價:87折219元
。 筆記《重說中國近代史》。
106.08.19(六) 這本起因於多年來自動略過近代史的罪惡感,想藉著好消化、易接受的現代化口吻與視角,給自己一個最粗淺的近代史印象。起初並不頂認真,多以聽書模式囫圇略過,可聽著聽著就感到其間乾貨挺多、還有種冷冽的幽默感,不自禁地開始筆記了,儘管總說要看第二遍再筆記較佳,可我時間寶貴哪~ 書看得慢,又快要開學了,心急中。 前六點是從大筆記那兒移植過來的,這本就這麼試試唄:沿襲大筆記的格式,& 簡記、略記,如果有緣,再於第二遍劃線。
.04.《重說中國近代史》/張鳴 106.8/11(六)
- .今下台中,聽了一下午書,堅持住,output也很重要,不管記得多少,寫出來便是。
- 鴉片戰爭
- 1840年,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被強行打開大門,納入世界體系。
- 英國哈茶葉,賣到中國的貨又滯銷,大量入超,靈機一動來賣鴉片,大幅扭轉白銀流向。 鴉片戰爭前,英國只以微弱多數讚成,因傳教士帶回「賣鴉片」的消息,他們也自覺不地道。
- 中國不產白銀,明朝卻用銀本位,即因當時貨物大批銷往歐洲,他們都拿南美的銀子來換。 一兩白銀 = 3000台幣左右。
- 明朝原本還有傳教士作為西方窗口,後因教廷認為拜祖宗不OK,連這條路也斷了。
- 乾隆時有外國使節來訪,想打開貿易之路,卻因不肯跪拜而被趕走,再次斷了交流之路。 到咸豐,英國開著船載著砲來了,連趕都不能趕了。 咸豐心中,經濟民生外交bla什麼都次要,只有他賴以統治的無上權威最緊要,跪不跪成了最大事。
- 當時清軍槍砲雖稍遜,還算同一檔次,可戰術就差太遠,比如四輪槍陣。
- 當時中國大使毫無實權,只皇帝一人說了算。
- 當時的謠傳,甚至連林則徐都信:1洋人膝蓋不能彎(我猜是洋人不願跪拜,宮中造的謠以圓面子)。 2洋人只吃肉,不給他們大黃和茶葉,就會撐破肚皮。 - 慈禧太后
- 咸豐駕崩後,政變搞倒肅順的,竟是奕訢一錘定音,不干慈禧事? 然而回京後,一夜之間慈禧盡奪奕訢官職,逼他妥協! (這就怪了,看起來權勢大到多爾袞也似,怎麼權力基礎如此脆弱?)
- 西太后= 滿清以東為尊,西太后是貶詞。
- 沒讀書,批折上很多錯別字,處世之道多來自於戲曲。 認為要報曾、李、左的恩,因此從未深責以上幾位。 - 太平天國
- 洪秀全其實只有宗教狂熱,無組織才能,全靠他同是客家人的老鄉XXX(洪雲輝?)才撐得起來。 可是在廣西受土籍人士排擠,轉戰湖南(當時三教九流聚所)方見生機。
- 忘記何事,洪與X落跑,眼看「拜上帝會/教(?)」要土崩瓦解,靠在地人楊秀清起乩自稱上帝附身才化解危機,此後教內大權平分。
- 教內禁慾,方得保持作戰勇猛。 先下武昌,再下南京。 猛見花花世界,大家再也掌不住,軍力也大幅滑落。 洪秀全娶了百八十個老婆,想照儒家規矩管理,自身又無幹才(連老婆都管不住),還得靠楊秀清裝神弄鬼才成。
- 待楊秀清要同享「萬歲」名號,洪秀全崩潰了,他只剩這點優越感,還要被剝,於是刺殺楊秀清,繼而任人唯親,連天國內有為的石達開也出走。 - 湘淮軍
- 滿清是內重於外、滿重於漢,漢人士子備受敵視與打壓,以致士大夫骨氣銷磨殆盡,天下變成了皇帝一人的己任。 士子受文字獄壓迫,只能去搞考據,宋的理學、明的心學、(唐有嗎?),每每在國家統治機器銹蝕之際注以潤滑油的士大夫精神都沒了。 (艮,若是宋和清對調,現在中國應該強到不行? 被西方人歧視,總意淫著中國一定強的戲碼。 儘管歷經苦難的八國聯軍、民初混亂與文革浩劫,中國終究強盛了; 然而在台灣的我,還是中國人嗎?)
- 太平天國出現,打破上述局面,漸成「外重於內、漢重於滿」。湘軍完全自籌糧餉不靠中央。 (這就奇了,在八旗軍、綠營軍全然不堪一擊的情形下,就是個軍閥割據之勢了,曾國藩就算全然不鳥清廷,能拿他如何?) - .挺過癮,沒想到腦裡裝了這麼多! 還有些次要細節都沒寫咧~ 如果不output,過陣子鐵忘! 感謝樺澤紫菀哪~
- 甲午戰爭
- 戰前氣氛是樂觀,誰料到一個又瘦又乾的小日本能擊垮大中國? 日本人也許大戰略學得較差,但細部戰術執行徹底、甚至青出於藍。
- 反觀中國,武人社會名望低,不似西方有軍銜即是紳士、特榮譽;舊社會心態因循苟且、吃空餉;作者還舉了不少《差不多先生》味道的荒謬事例,比如槍戰毫無章法,西方是四輪方陣連緜不斷,而中國兵是上場連瞄都不瞄不按次序隨意亂射,有人以某內戰為例,十幾萬的交戰雙方,竟死了不到幾十人。
- 北洋海軍= 其他單位移到中國都被改得面目全非,唯獨因中國無海軍(水師不算),只得照搬西方制度,然稍有模樣後就把教席趕回西方、搞起自己的一套,也是慘不忍睹。和日本一戰,敗後全部軍艦躲進一狹彎、還在兩頭佈水雷防日進入,結果日本人直上兩岸拿砲就轟剛好甕中捉。
- 此前西方列強以做生意為目的,而今日本是來併吞你的,戰後西方列強也看到了「瓜分中國」的可能性 ⇒ 舉國危機感陡然大增,士大夫們終於投入變法。
- 相較於早先,以火車為例,中國人覺得火車冒犯山川諸神、會降災,百般阻撓,甚至鐵路修完一年後,還被中國人買回拆掉。直到美國人想了辦法:送一套玩具火車模型給慈禧,待其熟悉、首肯後,這阻力才算化解。
- 李鴻章= 以前印象是大漢奸、無能、不衛生、專簽喪權辱國條約。 這本給出全然不同的形象:李爽快、幹練、講信用、有手腕,別的欽差大臣都是屁、做不了半點主,他們只願和李鴻章談 (也因此無奈造成其專簽條約的形象)。 簽馬關條後被免職(?),乾脆出國散心,反倒贏得國際聲望與尊重。
- 張之洞= 潔身自好、眼高於頂,不與人「同流合污」的結果,啥事也辦不成。
- 割遼東、台灣= 日本為蛇身,此兩處為上下顎,日本欲呑中國之心表露無疑。後來雖有三國干涉還遼,但台灣從此走上不同道路 (還得加上後來國民黨撤退這一段)。
- 當時中國歲入8千萬兩白銀,賠給日本就2.3億,我™的送他們一份厚重大禮哪!如虎添翼了哇咧。 - 戊戌變法
- 康有為= 自封為廣東孔子,將其他經書全貶為邪書、異書--乾嘉考證百餘年,證據過硬,誰還理他? 且廣東學派處於當時學術支流,而康有為甚至不是廣東學派中的主流,份量更輕了。 (哇咧他還有《廣藝舟雙輯》,我未看過,卻總把他想成當世大儒、十項全能)
- 梁啟超= 康的學生,因辦了【時務報】,一手時務體文字風靡大江南北,聲名極高。
- 朝鮮問題= 明朝以來,朝鮮一直是中國藩屬,而清朝在此事上大逆世界潮流,令人納悶:當時以獨立為主流,清朝硬是不放手;不放就算了,還容許日本也插手進來,這什麼邏輯?後來日假扮成支持朝鮮的模樣,令其倒向日方、趕走清廷,獨立百日後,再一口吞掉。
- 光緒= 同治崩,慈禧不立個孫輩的、而硬立與同治同輩的光緒,其掌權慾昭然若揭。
- 百日維新= 這段還在聽。其實當時有很多人變法,它不等同於康梁變法,甚至康梁只是小小咖。
- 變法者們竟不約而同忽略了最不該被忽略的人= 慈禧。 光緒是擺設,唯慈禧有實權,她站出來才能主導並推動變法。
- 西方與日本其實有一派人士希望中國變法成功= 日本那派認為這樣才能中日聯手抗西,甚至一度打算派伊藤博文來協助變法; 西方最在乎的還是商業利益,直接統治成本太高。(這可不同於美洲那樣空曠、未開化的情況)
- 德國強佔膠州彎= 它是工業革命腳步慢的,利益都快被其他列強分光了,急得很,所以吃相難看。 這事兒極大刺激中國士大夫,亡國之恥近在眼前。
- 腰折原因= 這段竟然忘了! 想起來了! 最後一根稻草是譚嗣同密求袁世凱捉慈禧,but一來譚袁交情只是普通,二來他手裡7千兵力敵不過禁軍2、3萬,怎麼辦?當然只有告發了。 慈禧氣炸了,百日維新嘎然而止。 - 義和團 .106.08.23(三)
- 天主教衝突= 1祖先 2男女 3教育 4娛樂。 1不能拜祖先,很嚴重;2女生進房和大家做禮拜、進小黑間告解,可以聯想成親嘴>性交>乃至雜交; 3艮竟然忘了!昨天沒記,今天立刻忘!?罷,就當教訓 ; 4教民不交戲份子錢,可有時是求雨戲,戲演了、雨來了、也淋到你家田裡了,你卻不交錢!?
- 源起於山東= 1民風強悍; 2德國強佔膠州灣,激起不爽
- 這是種廣告催眠效果,讓人勿以為自己真能刀槍不入,待實驗證明失敗,義和團趕緊改口,說是 1)運功前一晚不得行房。待這招又被戳破,再換說法
2)必須大家配合,比如全城百姓都要上煙囪掛紅巾。此後陷入戳破>換說法的循環…
3)西方武器有摻入女性陰毛。 4)blablabla
- 慈禧的態度= 起初是剿滅之,待發現民氣可用,便拿來作為手中刀。 慈禧一直很理性、有頭腦,只是永遠將個人權力置於國家考量之上。 等她發現押錯寶卻來不及了,只得再叫李鴻章上場談出《庚子條約》,李也在這次累死了。 - 八國聯軍
- 起因= 義和團到處破壞教會、殺洋人,其實不止義和團,老百姓也對洋人多有誤會。 例:教會收養棄嬰,卻因死亡率太高,被謠傳為挖小兒肝與眼來做藥。 官府一律護短,事後也不解釋,放任謠言流佈,國人們對洋人印象越來越壞。
- 列強態度= 與日本有關。 原本列強想用低成本的商業交流模式,奈何日本卻想吞,受其刺激,八國聯軍時乾脆也來吞。 然而,列強本國內的民主素養也在提升,當年的殖民式拓展已被視為野蠻、失去市場,侵略行為並不受支持。
- 美國新教= 美國是新興強國,新教徒又懷著救世情操,更不支持侵略。八國聯軍後中國免於瓜分之禍,得力於他們頗多。
- 庚子賠款= 照當時中國總人口數,一人賠1兩,共4億倆。 美國後來以基金會形式培養中國人才,算是變相退回。 他國也陸續彷效,但是做得真情或假意就不能控制了。 - 君主立憲
- 起因= 康梁被趕到海外,大肆抵毀慈禧,以致後來其他變法派都被寬容了,獨此二人不能回國。 偏他倆眼又熱,於是藉著提出立憲來參一腳。
- 慈禧態度= 她只關心皇權是否會受損,派了諸多大臣出國考察、寫報告,但她最後頂多是聽口頭的,某大臣(忘名)曰:「沒事兒!皇權非但無損,還受立法保護,世襲罔替。」 慈禧吃下定心丸,也就同意立憲了。
- 新聞界= 例1某報罵朝廷,原欲以「大逆不道」罪論處,但報社在租界內,抓不到,只得請洋人來判,最後判了「毀謗罪」。 例2. 某新聞界人士(劉晉?林晉?進?靖?)搧動革命,被杖斃於朝堂,引起喧然大波,甚至公使夫人都親自詢問慈禧,弄得她很沒面子。 此後對新聞界的管制就鬆了。
- 社會狀況= 開放商業後,一批新士紳興起,還組織團體監督政府; 新商業還大量充實了地方與官府的經濟,官府有錢、腰桿子硬,不再胡作非為。
- 大敗筆= 滿清勳貴不甘實權外放,做了兩件蠢事:1鐵路收歸國有、 2忘!
- 東南互保= 慈禧下令砸毀教堂時,東南諸首長不遵,後在八國聯軍時得以免禍。 - 廢除科舉
- 科舉= 中央選官制度。地方的私塾即以此為目標,資質普通的讀兩年會寫算即可、聰明的重點栽培去考試。 驟然廢除,地方上的私學失去目標,皆無以自處。
- 其實不用全廢,將考試內容改掉、這套模式還是可以留著。
- 哇咧聽了一大堆,印象卻只一滴滴,CP值未免太低。 不過這本書就是特意拿來試試「聽書+印象筆記」的,放輕鬆唄~
106.08.27繼續,待會兒要和宥潾一家聚餐~ - 袁世凱
- 被溥儀他爸(攝政王)突然裁撤,埋下日後強勢回歸的伏筆--撤得了袁,卻撤不了他的潛勢力
- 轉跑道成總統後,權力大降,無法掌控原來自己的班底,為此竟然出昏招:復辟。 他以為這樣就能重掌權力,但依舊式標準,當開國皇帝得靠自己真刀真槍打天下,袁非但無功蹟,反而還和日本簽了《21條》(不簽會怎樣?);按新式標準,當時進化論當道,你要恢復帝制,就是走回頭路!
- 中國唯一能歸攏各方勢力、有希望統一中國的強人,倒下了。 段祺瑞想接這棒子,但你和其他人一樣,都是讓袁提拔起來的,你憑什麼?誰甩你? 而且段儘管也能用人不疑,卻局限於自己圈子,較袁對各方人馬皆如此,還是差一截。 - 段琪瑞
- 接袁的棒子成總理,地方更不甩了,不交稅,這讓段政府的財政很窘迫。正好歐洲在一戰,美日勸中國參戰,對付三國同盟(德奧義),許下豐厚交換條件,段意動。 偏偏總統黎元洪不同意開戰,甚至藉著國會和輿論支持,罷免段琪瑞。 這下北洋系的都不幹了,還組軍近逼北京,黎怕怕。
- 張勳表示願挺黎,進了北京卻搞復辟。 段登高一呼,諸北洋合力繳了張勳的械,雖然此戰宣示意味大過實質(幾百萬發子彈,只死了幾個人),段卻贏得極高聲望。 - 五四運動
- 日本內閣換人,對中國改霸道為王道,扶植傀儡人物,選中段琪瑞。
- 孫中山= 二次革命(?)後,他在日本搞了個中華革命黨,因為要宣誓效忠他,國民黨大老們都不幹,搞成了小圈圈。討袁革命時此黨沒起啥作用,他又跑回來當國民黨的理事長(還有人要讓他當?),但已離心離德。
- 德國為阻中國參戰,給了孫中山一筆錢,讓他搞亂,孫就在廣州成立軍政府和北京打對台。西南軍閥採不干涉態度,有個人出來和段琪瑞鬧一下也不錯。 but段做錯一件事:將緩衝區湖南的都督換成自己人,西南軍轉而積極支持孫中山。 段此時有日本人給的錢,就和西南軍叫板開打了。
- 吳佩孚= 曹錕手下,北洋軍第二代,原本不受待見,後來辦件事很出色,有人想挖角,曹錕就乾脆提拔他。這次就是他下去和西南軍打,他腦子活、愛練軍、打仗是一把好手,把西南軍打得夠嗆。 然而,收復湖南後,段任命別人做都督,讓他繼續往打,害他很不爽,停住不打了,還騙段持續給錢。
- (哇咧,看著書做筆記就有這壞處:細碎內容太多)
- 回到重點: 一戰結束,中國成了戰勝國,段聲望到頂; 隔年巴黎和會,中國卻遭受彷彿戰敗國的待遇,歸咎起來,就是段拿日本錢、拿了手短。
- 五四運動= 本質上就是反日、反皖系的運動。 - 五四運動 (106.09.16今晚聽書,解決這本吧!)
- 一戰結束,我們自以為是戰勝國,舉世歡騰,去了巴黎和會才發現被視為第三流國家,沒要到好處。幾十萬華工去挖戰濠,人家不當一回事,認為是明買明賣你情我願;日本完全沒出力,只出兵拿下「德國」的青島、膠州灣,卻有很大話語權,彆悶哪~ (其實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民族自決貌似正義,也是為了作姿態搶話語權)
- 梁啟超跑去現場聽,發現與期待落差太大,找到「漢奸」出口,立馬傳回中國報社的親家公,再發佈全國,引起大波瀾。 梁的「研究系」當初幫了皖系大忙事後卻被一腳踢開,此時不報更待何時? 五四運動即在此氛圍下瞬間沸騰。
- 馬的找誰開刀不行,非要找古文! 宋朝即已有白話(平話),但此前文白是接通的,此後一刀兩斷好可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