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9日 星期日

導師354_筆記《任之堂中藥講記》

106.7.9(日)
  決定幫【百度閱讀】裡有價值的電子書都筆記一下,既開了頭,近期實體書的筆記乾脆也放上來透透氣~
  無意間閱讀了《一個中醫的成長歷程》,對作者(余浩)的醫學思路頗能認同;再找出第二集《萬病從根治》
(註),雖偶有牽強附會之嫌,作者的出發點「從生活現象類比身體機理」仍是深得我心,接著就找到這本《任之堂中藥講記》了。 它不是余浩先生的著作,乃是跟診弟子記錄而成。 我去淘寶網買了實體書,不過網路上似乎有電子書流傳。

(註)曾在台中科博館旁的敦煌書局見過這本,可最近已習慣以大陸手機電子書為主要來源,也就沒買實體書

任之堂中藥講記
作者曾培傑 / 陳創濤
出版社: 人民軍醫出版社
原作名: 任之堂中藥講記
出版年: 2013-9-1
頁數: 204
定價: 29.80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09169582
106.02.28(二)
連假最後一天,本想將這本第二遍(整個鉛筆劃線)做完,再回頭第三遍(筆記),可既然《如何高效閱讀》要求咱用神奇線回憶重點,何不逕自開始呢? 邊記邊訓練唄~ (懷疑神奇線的功用,只用這種電子檔記錄,不用神奇線,效果會變差嗎?)

第1講 理順理法方藥脈

  1. 醫理--升降。甫入醫門,即牢握此念,常有意外之喜。 why較少談出入?其實也是升降的一種。
  2. 治法--升清降濁。 白天心動緩精神懶,用柴、耆;晚上亢奮陽不收,用龍、牡。 月經來用降藥、走後用升。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奶奶說蘿蔔解補,應是它會降下人蔘的上提之氣。
  3. 打哈欠類比於(升清陽)
    清氣不升(通脈3藥=頭3):葛根、丹蔘、川芎
    心血灌腦(心3藥):紅蔘、銀杏葉、紅景天
    舉臂申筋(升督4藥):葛根、鹿角片、土蟞蟲、狗脊
    胸臆舒張(胸3藥):枳殼、桔梗、木香,+桂枝湯
    下焦建場(丹田藥):小茴香、沉香、降香、肉桂
  4. 蹲拉屎類比於(降濁陰)
    降肺通腸法:杏仁紫菀 or 枳殼蘇梗 or 竹茹枇杷葉
    通腸6藥:火麻仁豬甲、苦蔘艾葉、紅藤雞屎藤。  
    火麻仁:除了降濁,還是仁類可補心,降小腸濁又補心,相表裡呀~
  5. 各臟順境:肝以疏泄條達、心以血脈通暢、脾以健運升清、肺以宣發肅降、腎以藏精瀉濁
  6. 順性養真湯
    十幾味藥變化無窮、無定法定量定方,總是守著升降。
    左路脈 (腎陰>肝血>心血):還沒搞懂每味歸經,先略。
    右路脈 (肺降>胃腸>腎陽):麻黃杏仁竹茹枇杷葉、枳殼桔梗木香、豬甲火麻仁、龍骨附子。
  7. 臟腑升降脈藥對應圖1
    左升右降:(總)左督升右任降、(寸)左頸升右咽降、(關)左肝升右胃降、(尺)沒寫。
    左寸不升:頸椎病、腦血不升、心血少、背涼甚至小腸脈不通。
    右寸不降:鼻炎咽炎食道炎、口苦咽乾咳嗽。
    左關不升:抑郁煩躁疲倦、脅痛膽囊炎。
    右關不降:胃脹反酸噯氣、乳線增生(胃經)。
    左尺不升:腰背酸脹、膝蓋痛。
    右尺不降:膀胱大腸濕、前列線病、子宮卵巢病、腿腳易抽筋走路沉重無力。P_20170228_105452_1.jpg
  8. 臟腑升降脈藥對應圖2
    左寸(心)6:紅蔘丹蔘朱砂、桂枝黃連棗仁。
    右寸(肺)4:麻黃杏仁、竹茹枇杷葉。
    左關(肝)7:柴胡黃芩、當歸白芍、香附麥芽玫瑰花。
    右關(脾)10:灸草、蒼朮雞矢藤(1:2減肥)、枳殼桔梗木香(胸3)、豬甲火麻仁苦蔘艾葉(腸4)。
    左尺(腎陰)7:牡蠣玄蔘、澤瀉熟地、黑豆枸杞(子)女貞子。
    右尺(腎陽)6:龍骨附子、淫羊藿巴戟天、炒薏仁冬瓜子。
  9. 三大典型脈
    小伙子做餅練手感抓斤兩,博涉知病、多診識脈、屢用達藥。 不是誰都能學醫的,要有神仙手眼、菩薩心腸。 別照《瀕湖脈學》,慢,且易入迷宮。先抓這3種~
    - 無神脈:疲軟無力無生機就像禾苗蔫了,病人明顯的神疲乏力背心涼、心慌心悸夢死人,以強心養神為先>  桂枝湯+心3(銀杏紅蔘紅景天)。
    - 郁脈:常見於關脈(時代病),壓力大(左肝膽郁)、食肥膩(右胃腸郁)> 逍遙散+胸3(枳殼桔梗木香)。
    - 上越/下陷脈:寸關尺總按才易察覺。
    上越者中風、長期思慮過度,也是時代病(電腦3C為火),須引氣血下行,用藥略。  
    下陷者為長期消耗過度,多是持續上越脈的後塵,疲勞綜合症> 忌過度忌透支要早睡。  
    先學藥物功效容易搞混,應先學升降:
    - 左脈上越則以牛膝引血下行,右脈上越則以赭石鎮胃氣,雙脈上越則用龍牡引氣血皆下。(why not牛膝、赭石合用?)
    - 左右不升又各有用藥,略。
    鄧鐵濤善用補中益氣湯↑+溫膽湯↓。 《格言聯璧》:看書求理須令自家胸中點頭,與人談理須令人家胸中點頭。
  10. 小心得:還真得筆記,才能逼自己記憶,不過,「神奇記憶線」又好在哪?沒用過,不知。

第2講 心與小腸用藥

  1. 心為離卦,順心性(外陽)、養心真(中陰)。 桂枝+丹蔘=痤瘡;桂枝+阿膠=養心血;桂枝+白芍=調營衛;桂枝+生地黃=療脈結代心動悸
  2. 精氣神中,以神為上,摸到無神脈則補心神為先= 桂枝湯+紅蔘。
  3. 心與小腸互不離,治心要降小腸濁、治小腸要通心陽。
    小腸6藥= 豬甲火麻仁、苦蔘艾葉、紅藤雞屎藤。 小腸積、小腸息肉、屎不通。
    心3藥= 銀杏紅蔘紅景天。 治心陽不振、心慌氣短。
    通脈(腦)3藥= 葛根川芎丹蔘。 頭暈、腦供血不足。
    (泰:三個都有蔘,苦蔘紅蔘丹蔘,要找機會分清紅蔘和丹蔘,馬的丹也是紅啊)
    心主血脈,周身血脈不通都要強心。 ▲三七= 活血化瘀聖藥,急慢症皆可用。
    痤斑4藥= 桂枝丹蔘、乳香沒藥。 心其華在面,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心陽不足背會涼,火不暖金會咳,扶心陽外還要養陰血> 肉桂粥。
  4. 【心3藥】
    - 銀杏葉(強心臟)
    民間醫老曹用之,益心氣、強心臟,用得寬泛,40~50克。
    余浩也試,陰道癢、痤瘡、背瘡、皮膚濕疹> 強心加快代謝,痛癢即除。(量要大)
    - 紅景天(血攜氧量↑)
    學藥三步:看聞嚐。 1看:紅白相間,走血也走氣。 2聞:很香,醒神。 3嚐:質地鬆飄,往上走。一般活血藥大都沉實(丹蔘三七、三菱莪朮)。
    地理取象= 高原象腦,沿海象腎膀出清熱利濕藥,河南中州出懷山藥治脾胃。
    - 紅蔘(補神)
    補氣、紅糖制後補血、最重要的是還補神>> 治六脈無神夢死人> 桂枝湯+紅蔘。實則左寸陽氣不足皆可治。
  5. 【通脈3藥=頭3藥】
    某大叔忽然頭暈嗜睡乏力,二便正常濁陰能降,那就單純是清陽不升了,給頭三藥。
    - 葛根= 升陽、治頸項拘急,很長、通12經脈。
    - 丹蔘= 一味丹蔘飲,功同四物湯。兼養血+活血。
    - 川芎= 引藥亦主藥,清陽不升的頭暈頭痛少不了它,上行頭面、下行血脈、旁開郁結。
    頭三藥= 對頭頸長期疲勞、氣血不充有效。
    丹蔘液不如煎湯,∵少了陽氣,積在肚腹化不開、成泳圈。
    某女伏案工作常對電腦患頸椎病頭暈眼花鼻塞胸悶。> 桂枝湯+頭3藥+鼻3藥+胸3藥。
  6. 【通腸6藥】
    某老人30年前大病,腹部長年隱痛,余浩說要清乾淨。
    河道水足(腸4藥)+ 風力(理氣5藥=郁金香附+胸3藥)+ 船體引擎(桂枝湯)。
    還教拍打善後= 空心錘輕敲腹部。
    - 治腳氣先通腸腑
    病人大便黏膩不爽快。> 腸4藥(降濁)+ 白朮(健脾升清)+ 炒薏仁冬瓜子(利濕由膀去)。泰:薏、冬2味不是右尺脈之腎陽藥嗎?這通腸6藥的剩下2味嗎?
    - 苦蔘艾葉用意深
    苦蔘苦寒降下+艾葉辛溫開散= 除腸道濕熱、治屎黏排不爽。 亦可治血脈濕熱。
    艾葉尚可通三陰、逐一切寒濕;苦蔘尚可殺蟲。
    - 小青年吃海鮮胸腹癢疹> 苦蔘艾葉(除濕熱)+ 荊芥薄荷(袪風止癢)+ 青風藤海風藤(通經絡)。
    泰:why不用其它藤藥?
    - 苦蔘還能解心結
    與艾葉配,通小腸積滯、心熱往下導,蔘類還有補益功能(這就扯太多了,反添亂)。 能療情治抑郁、精神疾病。
    - 總結苦蔘
    胸中結氣(抑郁)、腸腑積聚(排便黏膩)、上下濕熱(尿黃)
  7. 雞屎藤
    治腸積、風濕痹(通經絡)。 某病人腰背痛,舌根苔厚,尋常壯腰腎藥不效,余浩多加雞屎藤,既治風濕痹、又除腸積所生濕濁(苔)。 風藥儒將。
    - 【消食3藥】= 木香山楂雞屎藤。
    有腸積者= 臉泛黃暗、胃口差、易感冒。
    治三高> 雞屎藤+火麻仁成藥對。
    - 減肥藥對= 蒼朮1:雞屎藤2,打粉泡茶3次/日。> 升脾↑、卸腸積↓。 肥者用蒼朮除痰濕、瘦者用白朮補肌肉。
    - 小兒單純食積= 1味雞屎藤消積、2藥枳桔調氣機、3仙消食開胃氣、4君補養脾中虛。
    - 小兒鬧夜= 心經有熱> 竹葉or燈心草導心熱下至膀 + 雞屎藤除腸積(間接解心煩)
天哪,才第二章,還剩一半,就累到不行。這本濃度太高,非《量子物理史話》可比。
  1. 紅藤
    廢話不多說,就是修復經絡。紅藤泡酒喝一口,陳年腰痛跌打損傷喝幾次就好了。
    還有活血化瘀、排腸濁,似有其它藥可代。 (欲補先通用紅藤)
  2. 丹蔘檳榔飲
    = 丹蔘、檳榔、菖蒲、枇杷葉,凡心肺痰濕濁邪上逆化熱皆可用。(哇咧我怎能從表症判出這些邪?還上逆?)
    - 批杷葉= 降12經逆氣、化12經痰熱。對肺脈旺盛、心浮氣躁者,無異一杯清涼雨露。(馬的講一堆,扣掉我不懂的or囉嗦的,只剩這句)
    - 檳榔= 下12經之水;行氣、消積、殺蟲、逐水、下痰。
    病人口中臭濁、舌苔白膩> 達原飲(內含檳榔.質重破氣下痰水)+小柴胡湯
    - 丹蔘= 功同四物湯(活血、養血),凡蔘字輩皆有補益之效。
    【痤瘡】寒包火,扶陽or瀉火都不全,痛癢瘡要治心、順氣。若臉色偏白是脾肺不足,還要加白朮、黃耆由中而上焦往外托。 《丹蔘、桂枝》藥對= 活心血、通心陽。腫塊紅些的就重用丹蔘,反之桂枝 (腫瘤同理)。
    - 菖蒲配丹蔘= 透出心經風熱。 (上承痤瘡)勿食雞蛋、冷飲、韭菜。 老師治個小伙子> 丹蔘檳榔飲+活絡靈效丹+白芷連翹+扣子七。(不是桂枝+丹蔘兩味藥就好?)
    【蕁麻疹】= 風團、風疹。病人運動出汗就出疹,還舌尖紅(心經熱)> 銀翹散+丹蔘菖蒲。> 維C銀翹片+丹蔘片也行!
  3. 三七
    李時珍曰「金不換」,人蔘補氣no1,它補血no1。曾有老人跌撞頭,昏,醫院放棄,余浩三七(走血分)+冰片(走氣分,走竄力最強)。
  4. 【痤斑4藥】
    = 桂枝(心陽)+ 丹蔘(活血養血)+ 乳香沒藥。
    它是心血運行不暢,滯留在面部的垃圾。年輕人陽氣足,郁在面部發不出來叫;老人陽不足,鼓不出來而成
    - 小祕方:熱毛巾打薄荷味肥皂= 1促血循環、2薄荷辛涼以散肌表風熱、3肥皂為鹼性可中和酸性垃圾。
    - 可再加通腸6藥 (心與小腸相表裡)。
    - 兩成方:防風通聖散> 解表通裡升清降濁; 破開成瘡瘍則用仙方活命飲(瘡瘍開手第一方)。
    - 生活習慣:不吃辛辣油膩物(會往上宣發),也不飲冰涼(致血行不暢)。
  5. 天地人大思路
    治上要清> 荊芥防風薄荷蟬蛻;
    治中要活> 胸3藥、當歸白芍;
    治下降濁> 腸6藥、竹茹枇杷葉川牛膝。
  6. 肉桂粥
    病人久咳背涼,雙關郁、左寸不足> 桂枝湯+胸3藥。藥停復咳,余浩叫他吃肉桂粥補養,肉桂溫陽、粥養陰。 欲燈亮,不能只點火,還得添燭油。
  7. 這樣不行,得用「簡筆法」只記重點,加緊速度,否則易入死胡同。
    4/2(日) 清明連假第2天,先不做筆記了,只看,從頭看到這兒,馬的也是想吐、記不住,難不成又要放棄?

第3講 肺與大腸用藥

  1. 各種藥組
    【肺3藥】杏仁麻黃甘草(灸or生? 灸吧?麻黃湯內即灸甘草)
    【鼻3藥】通草倉耳子辛夷花
    【咳嗽喑啞2藥】鳳凰衣、木蝴蝶
    【扁桃體3藥】青皮白英威靈仙
    【濕疹3藥】杏仁炒薏仁、白豆蔻
    【治斑2藥】桔梗、土大黃
    【潤腸3藥】杏仁火麻仁郁李仁
    【風6藥】(治瀉痢便溏)荊芥防風、獨活羌活、柴胡川芎
    【痔瘡2藥】豬甲炒薏仁。痔致肛裂出血者> 乙字湯
  2. 表裡互治
    治皮膚病,往往要問排便如何;通腸不順者,則要考慮宣肺肅降。
  3. 【肺3藥】
    - 氣順咳自止:小兒吃雪糕,第二天猛咳> 肺3+胸3+鳳凰衣,沒有特別止咳的。咳是自救,別硬壓它。
    - 廚師騎車買菜吹風:咳嗽胸悶是氣郁在裡(心3+胸3),怕冷是氣閉於表(桂枝湯+肺3)。
    - 這肺3不只治肺,實則肺為華蓋,提起壺蓋則all臟腑皆通。都市裡鋼筋水泥金剋木> 肝郁> 加肺3抒一抒。
  4. 【鼻3藥】
    - 蒼耳子:能透腦(這種藥不多);入督脈> 治項背拘急、風濕關節痛;入麻油炸成滴鼻劑以通之。
    - 辛夷花:春天時聚all陽氣於花心> 衝鼻(似芥末?);張錫純單味藥試療效,中醫是實踐性很強的學問,紙上得來終覺淺
    - 通草:治鼻塞、耳鳴、通乳、胃脹(走三焦)
  5. 扶正氣
    - 吹冷風鼻塞> 桂枝湯(助左路心陽)+鼻3; else 右路肺脾腎不足> 麻黃附子細辛湯+鼻3
    - 冬泳外強中乾流涕> 要從腎一路打上去,否則不夠力> 附子+玉屏風散(脾胃陽)+桂枝湯(心肺陽)。
  6. 新境界
    病人脾虛濕盛腹瀉頭暈一堆病,常規藥無效> +鼻3> 壺蓋揭開,體內氣息才流轉得動,其它藥才有用。
    - 三團氣:我們只注意用腎氣丸調下焦氣、補中益氣湯調中焦氣、卻忘了上焦肺的宣發新鮮空氣。
    - 鼻炎真相:城市空氣這麼差,鼻為自救都閉起來了。某病人屢治不效,回鄉鼻一通,都好了
  7. 【咳啞2藥】
    - 鳳凰衣:小雞膜衣,咳嗽喑啞咽癢外,還斂瘡消翳接骨燒燙傷(馬的未免治太多)。單方治燒燙傷不留疤> 內用就是治胃潰瘍啦!
    - 余浩治咳很少用止咳化痰清利咽膈等藥,氣調順就好了。
    - 木蝴蝶:又叫千張紙、玉蝴蝶,極薄,主治太多,略。只記慢性咽炎(for教師)> 玄麥甘桔湯(顆粒)+木蝴蝶,泡成茶喝。
  8. 【扁桃體3藥】
    - 白英、青皮、威靈仙,單方氣死名醫。
    - 威靈仙:不是治風濕嗎?性走不守,久用耗氣。消腫瘤,喉腫當然也行囉。
    - 白英: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抗腫瘤。
    - 青皮:破氣下行。 許多慢性咽炎用疏風清熱效差,用疏肝解郁反倒有效。
  9. 取象走勢
    - 轉圓石于千仞之上。理解藥性、判病,都要看勢。
    - ▲麻黃:一節一節的,透骨中寒氣外出。∴傷寒骨節痛的、夏飲冷致秋骨痛的喝兩付就好,用對了3、5克都有效。 注意別發太多汗(傷正),煮藥時久煮,去浮沫,發汗力更穩妥。 麻黃從肺往外打;桂枝從心往外打
    - 善治者治皮毛,體表正氣「金鐘罩」,桂枝主血為帝皇強心氣分衛藥、麻黃主氣為宰相開汗孔榮分血藥。
    - ▲桂枝:左寸沈柔者即可用,反之脈浮煩躁舌尖紅睡不著的不能用。 有些久虧反似亢,中乾外強,似不可實當用,臣以酸棗仁、生地黃、丹蔘、山藥等藥即可。 桂枝心紅、入心入血分,切面外圓則通、內方可破。  它溫通血脈還帶著「破」氣,凡凍瘡、寒痰寒瘀的包塊皆宜,如桂枝茯苓丸。 效用偏於上焦心肺、左臂(痛)、背部(涼),若脈還沒神的,桂枝湯+紅蔘,這種人易做惡夢,此乃下焦寒水趁心陽虛而上擾,加龍牡收之。 
  10. 竹茹之象
    - 余浩教藥都是取象以適病,以心印心去悟,感受特深。 竹子一節一節似斷,內裡(竹茹)實通,人體腔室、三焦、甚至經脈血管(內有瓣膜),也是似斷實通。   它功為清肺化痰、降胃止嘔,但這樣理解會用小了它,應從三焦大角度觀之,凡痰濕熱濁皆可藉三焦六腑往下通,由水道利出。  竹茹碎VS竹茹團,化學成份一樣,但取象就差多了,要用後者。
    - 牙齦出血、口臭:「牙宣者,陽明之熱極」,即胃氣上逆,竹茹團煎水即治。
    - 白睛溢血:竹茹+桑葉+小量麻黃(what for?白睛屬肺)
    - 流鼻血:再配上肺胃上逆之證> 竹茹+ 枇杷葉; 若是膽胃不降> 竹茹+ 小柴胡湯。
    - 眼癢:竹茹+ 蒲公英、白蒺藜。 陽明胃經多氣多血,降了胃氣,其它經都跟著降。
    - 可引痰熱下行:治許多怪病大病 (此皆痰作祟)。
  11. 失眠
    膽胃之氣上逆= 熬夜+思慮過度> 兩寸上越至魚際> 枳實+竹茹= 寬中下氣+ 降胃化痰除煩。(黃連溫膽湯最關鍵2味,另黃連=清心火)。  某男失眠,余浩要他別喝酒(助火)、勿飽食(生痰)、心靜(降火)、少欲(腎水生)。> 黃連溫膽湯+龍牡(降痰熱)
    - 黃連溫膽湯= 黃連枳實竹茹+二陳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二陳湯= 濕痰在胃的總方。
    生氣扭曲肝魂,痰濁上擾心神 (飽食生痰)
    - 二陳湯治失眠= 清掃心房中痰濁,夜晚讓神能安於心。
    - 龍牡= 化痰聖品,還可安心神(安神的藥可不多)
  12. 頑固性腰腿痛
    不通則痛,從三焦層次看,也是用竹茹通下。 機體如此,筋骨亦是> 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也用竹茹。
  13. 椎間盤突出5組藥
    1平補腰腎= 杜仲、續斷、桑寄生
    2偏方= 黃耆、黑豆、青風藤= 升大氣(鬆腰骨之壓迫)、利水濁、通經絡
    3腰神經痛= 黨蔘、豬鞭
    4下肢痺痛= 伸筋、透骨、鹿銜草
    5通督脈= 狗脊、鹿角片
    6腰瘀血不化= 蜈蚣、土鱉蟲
  14. 竹瀝
    - 眾人嚐竹茹水,額頭清涼> 余浩想到:治陽明額痛用白芷+竹茹應該有效。
    - 竹烤火會出水= 竹瀝,偏化痰 <> 竹茹,偏降胃
    - 肺結核老人啥都吃不下,胸口痰堵。> 竹瀝,就化開、放屁、拉黏屎
    - 凡三焦六腑有熱痰、黃痰皆可配伍。
  15. 【痔瘡3組藥】
    1乙字湯、2豬甲炒薏仁、3黃耆地龍。 三種症型:
    (1) 肺火亢(右寸盛)
    - 百病一方:但凡鼻血痤瘡、掉髮頭皮油、痔瘡肛裂、口臭(?),只要摸到肺脈亢盛,乙字湯就解決。
    - 乙字湯:1柴胡升麻= 升提,用量要輕,以免加重肺亢。 2黃芩大黃= 各洩肺與大腸熱。 3當歸= 活血、令血歸位。 4生甘草= 沒講。
    (2) 肺久亢(則虛)
    - 黃耆= 升提、益肺氣。配乙字湯中的當歸= 補血湯思路。 地龍= 消瘀血、往下鑽。
    (3)濕熱下注(右關尺郁)
    - 特色:治屎黏膩、排便不爽。
    - 炒薏仁= 除濕 。豬甲= 往下沖刷。
  16. 【中空3藥】
    - 竹茹、蘆根、蘇梗= 清肺氣、降痰濁。肺順則眾臟服從。取象大雨洗碧空。
    - 梅核氣(小舅媽)> 捏喉節出痧。半夏厚朴湯+中空3。取象雨刷痰濁歸陽明腸胃土(愛扯,大腸明明是金)。
    - 口臭、咽炎案> 整條消化道都積垢,吃下火藥沒用。> 中空3+胸3+胃3+腸6,一整條刷下來大掃除。癒後少吃葷。
    - 藥象(中空)對應臟象。

第4講 脾與胃用藥

  1. 總論
    - 12經濁氣皆隨胃降 (肺主12經清氣)。百病凡見中焦脈郁者,先治胃即是。
    1)【胃炎】余浩自製胃炎散。
    2)【胃脹3藥】枳實、枳殼、通草。
    3)【胃熱】金果欖。
    4)【胃開3藥】山楂、木香、雞矢藤。
    5)【升降出入4藥】枳殼桔梗、木香灸草。
    6)【左右脈不和】薑棗。
    7)【口臭3組】射干馬勃、竹茹穀芽麥芽、豬甲火麻仁苦蔘艾葉。
    8)【脾3藥】山藥、芡實、炒薏仁。
  2. 【升降4藥】
    - 某病人手心燙,涼藥吃一堆沒用;余摸到關脈郁,先升降4通之;百病見關脈郁者,一律先通胃,它是人體最大十字路口。 中焦不通者,肚上積肥肉。
    - 桔梗(升)= 舟楫之藥,往上升。(升啥?)
    - 枳殼(降)= 寬中下氣,枳殼緩而枳實速也。降濁氣。 (枳實= 可沖刷全部消化道,利七沖(?)之門)
    - 木香(出)= 芳香醒脾通氣,會放屁哦。
    - 灸草(入)= 當場將【胸3】拉下成【升降4】,負責後勤補給,不用此則久之氣不足。
  3. 半夏瀉心湯
    - 黃連+乾薑(脾胃病的黃金藥對)= 苦寒+辛溫= 降降+開升。半夏瀉心湯的主藥。
    - 1伴肺膽熱> 黃芩。 2伴痰> 半夏= 化痰降痰一次搞定。 3虛症> 紅蔘紅棗灸草。
    - 脾胃病的奧妙在升降。  
  4. 【脾胃3藥】
    - 脾3= 山藥、芡實、炒薏仁> 養脾除濕。
    - 胃3= 山楂、木香、雞矢藤> 消食化積。
    - 脾胃3= 乾薑(升)、黃連(降)、延胡索(大氣一轉)。
    - 胃炎散= 脾胃3+ 降胃氣(赭石枳實金果欖)+ 延胡索(氣滯血瘀)。
  5. 失眠
    - 降濁安心神,2條路子:
    - 心>肺>三焦膀胱>尿 (導赤散)= 此類病人心脈亢、舌尖紅、尿赤。
    - 心>胃> 屁 = 此類病人苔黃、舌根厚膩、慢性胃炎、反酸飽脹打嗝。
  6. 【胃脹3藥】
    - 從前余浩用枳殼、枳實降胃氣效果有限,遇草醫老張,曰:中藥講究巧勁,加個通草試試。。。效果佳哪!
    - 原來胃脹不只胃內的氣脹,還有胃外的水脹 (<通草)。(根本不是巧勁云云嘛)。水脹壓得胃囊小了,易飽脹。
    - 枳殼、實降胃氣太過,會沒力,得加些黃耆升提氣力。
  7. 金果欖
    - 苦>清熱;沉>降胃氣。一藥兩功。
    - 相當於半夏瀉心湯裡的半夏(降胃)+黃連(清熱)。
    - 柴胡(升清)+金果欖(降濁)≒ 小柴胡湯
    - 凡是左關郁(肝氣不舒)、右關逆(胃氣上逆)者> 金果欖> 降胃則肝順(WHY?)
    - 複方黨蔘片= 黨蔘+金果欖= 升清不頭暈+ 降濁能通便。> 治高原病。
    §各種病症
    - 抽煙> 金果欖一味即有奇效
    - 食道癌> 輕者金一味; 重者+白英 (它對咽喉特有親和力)
    - 胃炎> 金+乾薑 = 苦降+辛開> 對付寒熱錯雜的胃炎
    - 腸道差> 金+艾= 泄熱+ 去濕寒。
    - 腸瘜肉> 金+皂角刺= 皂先行刺破腫瘤,再跟著金清熱降濁。 再加點紅藤、金蕎麥。
    ★原來活學藥味,周身上下皆可用,不必拘於方書所載。
  8. 藥象體會
    1金果欖= 苦泄熱、沉降= 黃芩/連 + 赭石
    2豬甲= 穿行之力,從口到肛。
    3龍牡= 斂正氣,龍骨封在土中千萬年;牡蠣收上頭的海水精華
    4豬鞭= 柔似神經> 坐骨神經痛、牙痛、頸椎痛。
    5海浮石= 浮於海面> 收上焦之痰
    6蜈蚣= 一節節> 治脊椎; 善走竄> 頭上風痰阻絡、中焦腰部瘀血、下焦精子無力。
    7浮萍= 浮於水表> 透汗散風熱表邪、透疹止癢; 生於涼濕> 清熱; 生於水澤> 滲利水濕;
     =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透、清、利
    8絲瓜絡= 刮刷三焦網膜之痰濁
    9蟬蛻= 音> 聲音嘶啞、小兒夜啼; 殼> 皮膚搔癢、外感風熱、退翳明目
  9. 冰片
    - 單一味治胃脹。 拍打亦效> 順序1降膽胃之氣(陽陵泉足三里)、2寬胸散氣、大氣一轉(內關)
    - 走竄力特強> 骨折沒長好的炎症,外洗方; +麻油調勻> 口脣乾燥。
  10. 聖藥、要藥
    - 聖藥:傷科三七、血中當歸、瘡家連翹、風家防風、喘家麻黃。
    - 要藥:腸癰紅藤敗醬草.紅藤走腸、肺癰魚腥草魚在肺裡游、胃熱蒲公英.豬肚炒蒲菜、黃疸茵陳、排石金錢草.金錢類石質、鼻淵蒼耳子.鼻咽管通耳、梅毒土茯苓、風濕痹威靈仙.、疏肝理氣香附.香氣疏肝、胸痹薤白.瓜蔞薤白散、疥瘡硫黃.熱力破瘡化膿、破積三菱.刺下去、止血白芨.太白粉、婦科經產益母草、命門火衰肉桂、肝寒氣滯吳茱萸、回陽救逆附子、濕熱瀉痢黃連、熱秘大黃。
  11. 生薑
    - 止嘔(聖藥)、止咳= 散胃、肺中寒氣
    - 嘔家聖藥> 口含生薑片or貼內關or貼肚臍
    -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
    - 類比取象:對小腦發育不全、貧血等暈眩亦效。
    - 四功:制半夏解毒、佐大棗厚腸、溫經散表邪之風、益氣止胃翻之噦。
    a.b.不多說。
    c.老人早上出門運動,要等微出陽光,否則寒氣重。去山裡,含片薑袪風。 已傷到,風濕痺痛、手指麻者> 生薑+松節水薰洗。
    d.舌苔根部厚膩者(這代表啥狀態?)> 藿香正氣水
    - 薑棗調營衛: 小伙子練功走火入魔,本想用桂枝湯幫他調氣血,可人煩躁不宜剛藥,故只取薑棗,又怕太簡單小伙子不信,加合歡皮(解鬱)、夜交藤(安神)。  調營衛>(拉高視野成)調氣血>(再拉高成)調陰陽。 ★萬病皆從氣血、陰陽、升降來看,治病就容易了。
    - 生薑蘿蔔湯> 劉邦帶兵打仗得瘟疫、寒熱不調真難受,此湯薑散表氣(揭蓋)、蘿蔔降裡氣> 表散寒氣+內通裡氣= 深奧啊~
  12. 【開胃3】
    - 山楂+木香+雞矢藤= 消胃積+行氣(芳香醒脾)+消腸積。 雞矢藤還可2走經絡袪風濕、3以(臭)濁降濁(想像:化腸中麥芽糖之黏)
    - 女孩8歲很瘦,媽媽盼長肉: 余浩說長肉藥不可亂開,順性升降自解方優。 > 胃3+枳殼、桔梗+ 管好嘴。
    - 勿小看之: 1挑食厭食、2過飽傷食、3肥胖贅肉、4癌症腫瘤皆可醫。
    - 靈活運用在劑量:1右關郁>木香↑。2唇暗= 腸積肝郁> 山楂↑。 3風濕痺者腸積胃口差> 雞矢藤↑(風藥儒將、止痛聖藥)。
  13. 【口臭3】
    -  口臭無定方,卻有定法,要從整條消化道來思考。把脈看哪邊有阻滯
    a單純口臭> 藿香、佩蘭;咽喉部> 射干、馬勃。
    b膽汁反流> 竹茹通三焦+ 麥芽、殼芽消食。
    c腸道不通> 腸4、腸6。 有個老爺子,每當喝水不甜、吃飯不香,就知要病,好好休息兩周即癒。
  14. 【脾3】
    - 熬夜上網用眼耗心血傷脾陰= 左寸不足右關弱。> 不管怎樣先加油> 歸脾湯+脾3。
    - 山藥= 色白入肺、味香補脾陰、質黏養腎。張錫純治婦女經閉> 單一味山藥= 補脾生血。
    - 芡實= 收斂固腎、防精華外流,+陸上的金櫻子= 水陸二仙丹> 遺精、尿頻。 (先用芡實收,才不會一補就流失)
    - 薏仁= 炒過以防寒涼傷胃。袪濕。= 建橋墩前要先抽乾水,地基才穩、才牢。
    - ★ 注意這個思路:一補、一收、一利。
    4/3(一) 今天根本是硬刷略翻3、4章,看來不拿出國中時背歷史的狠勁,是很難成事了。問題是,值得嗎?或者該改由《求醫不如求己》下手?

第5講 肝與膽用藥

  1. 概論
    1)【肝3藥】肝需酸柔之物養其真(白芍當歸)、辛散之物順其性(柴胡)。
    2)【郁3藥】左關郁> 香附、郁金、玫瑰花。
    3)【口苦3藥】疏肝降膽胃> 柴胡、黃芩、半夏。
    4)【眼癢2藥】蒲公英、白蒺藜。
    5)【白睛溢血2藥】桑葉、生麻黃。
    6)【降血壓1】熟地黃、茜草、苦丁茶。
    7)【降血壓2】穿破石、丹蔘、豨薟草。
    8)【疏肝洩熱4】柴、芩、當歸、龍膽草。
    9)【養筋5】白芍、酸棗仁、麥冬、巴戟天、熟地黃。
    10)【肝膽經不通】一味穿破石。
    11)【脂肪肝藥對】略。
  2. 【肝3】
    - 某老太脾氣大,生完氣脅肋脹、眼花耳鳴吃不下。> 逍遙散+ (或症) 1乳脹痛(>橘葉牡蠣絲瓜絡)、2郁悶(>郁3)、3納差(+開胃3)、4神不鬆(+神3=酸棗仁合歡皮夜交藤)。
    - 逍遙散重點2藥= 柴胡薄荷(順性);余浩說另2味不亞於此= 白芍當歸(養真)。 用得好了,不只左關郁,全身郁皆可解。
    - 頑固頭痛:某女愛生氣、鬧小性、左寸不足、六脈弦細(細為血不足、弦為肝氣滯)> 女說我都有吃三七粉> 余浩說它是順性的,你血都不夠了拿什麼順? 肝3= 柴(順)+白芍當歸(養陰)才對。其它還開一堆藥,略。 血不上補腦> 頭痛頭暈。(肝3是治頭痛大法> 柴載著歸芍上腦補)。  再加胸3、腸3> 暢通由下往上的道路,才能補上去。
    - 眼花膝痛腳抽筋= 肝血不足> 老嫗說都有在吃鈣片,余曰都被水濕給沖走了。> 養筋湯+抽筋2+眼花2(前陣子中和買的菊花枸杞)。   養筋湯> 老人膝痛屈伸不利很有用。  ▲好比剪刀,鈍了要除銹+上油= 拍打+ 給肝腎以溫潤(酸棗仁白芍、熟地巴戟天、麥冬)。 再來就是多動,讓油滲入關節。
    - 病從病名入手就煩> 從五臟入手稍簡> 從陰陽入手更簡。
  3. 【郁3】
    - 香附= 氣病總司; 郁金= 解郁之金品; 玫瑰花= 女人氣滯血瘀。
    - 《串雅》= 走方郎中祖師祕籍,開首兩方:黃鶴丹、青囊丸= 治熱、治寒= (香附+黃連)、(香附+烏藥)。> 氣郁化熱指甲鮮紅、下焦虛冷指甲白。   
    △因病改湯,此為最奇:
    內:1內科雜病、2內傷虛勞(白迷湯送服);
    外: 3風寒外感(蔥薑湯、蘇葉湯送服)、4風熱頭痛(清茶送服);
    氣血: 5生氣(木香湯or沉香湯送服)、6痰氣逆(薑湯送服)、7血病(酒送服)
    - 情志病> 逍遙散+ 郁3。
    - 花類藥3大性:1美容養顏= 花為植物之心> 其華在面;  2疏肝解郁= 花常怒放其性條達;   3芳香醒脾> 思慮過度引起的失眠煩躁。
  4. 【口苦3】
    - 3/26(日) 分表裡症。
    表> 小柴胡湯= 柴入少陽經宣發邪熱+芩降其餘邪熱+半夏降胃膽。
    裡> 口苦咽乾小便黃= 肝經濕熱> 龍膽洩肝湯。 口特苦的+車前子利尿
    - 小柴胡靈活變通
    1口苦+早上= 膽經不通,勿吃消夜、晚餐半飽。
    2+痰多> 半夏↗降胃
    3+發熱> 柴胡↗散熱
    4+胸肺熱> 黃芩↗
    5+胸肋痛> +金鈴子散(延胡索、川楝子)、穿破石、當歸尾
    6+下焦濕熱= 舌根苔厚膩> 車前子(利尿)、炒薏仁(袪濕)
    7+大便不通> 大黃↗
    肝膽火旺,怎知在肝or膽?余曰憑脈(泰:哇靠又是脈)
    - ★發散思維:
    口酸= 肝亢升胃酸> 左金丸(黃連、吳茱萸),3症見2用之即效(口苦、泛酸、頭痛(肝經痛))。不能只想到制胃酸。
    口甘= 脾經濕熱>藿香、佩蘭
    口辛= 肺出問題> 沒講治法
    口鹹= 五味子收腎水+ 龍牡封藏之
    流涎= 脾虛> 山藥、芡實、白蓮子
    口臭= 消化道不通,觀察是哪一處。。
  5. 【眼癢2】
    - 3/27(一)。蒲公英+白蒺藜= 各100克打粉,一日兩次沖服,每次5克。
    - 蒲公英還有很多主治,就不理它了。
    - 張錫純更狠,只用蒲公英內服+薰洗,白蒺藜閃一邊。
  6. 【眼花2】
    - 菊花↗= 清熱明目利頭風
    - 枸杞子↘= 補肝腎下降(降啥?)
    - 平時保健吃杞枸地黃丸、菊花+枸杞子泡茶喝。 光打燈火不行,還得這樣添燈油。
  7. 【白睛溢血】
    - 桑葉= 清肝肺之熱+止血> 眼白屬肺。 另一味生麻黃=溫藥,可消陳舊性瘀血。
    - 余配藥量= 桑葉50克、生麻黃5克 (還可防桑葉過涼之弊)
  8. 【降血壓】
    - 3/28(二)。第一類(收縮壓↑):此類病人肝腎虛、肝陽上亢,多為瘦子,脾氣大,易腦出血、中風> 熟地(補肝腎)+苦丁茶(平肝風,須為都江堰的苦丁茶磚)+茜草(涼血活血)。   
    - 第二類(舒張壓↑):痰濕阻血脈,偏胖> 通經重於降壓。> 穿破石(通經)+ 丹蔘(活血)+玉米鬚(利水濕)。
    - 老草醫推薦的原是豨薟草,產量少,故換成玉米鬚。  華山論劍:
    1、小兒食積> 30克雞屎藤,其它免了。
    2、腰椎損傷> 土元(土蟞蟲),引藥為烏梢蛇。
    3、腿麻= 老人陽氣不下、水濕倒是下不少> 8味= 川烏草烏、靈仙仙靈、防風防己、木瓜甘草。 (靈仙=威靈仙,仙靈=仙靈脾=淫羊藿)
  9. 【穿破石】
    - 4/1(六)。五大總結:脈、肝、癆、塊、損。
    1血脈不通> 高血壓> 天麻鉤藤飲+穿破石丹蔘(破瘀活血)
    2肝膽疾病> 逍遙散+延胡索川楝子(金鈴子散)、龍膽草+穿破石;+爬山看綠色。
     另:左寸不足、血管性頭痛> 桂枝湯+頭3+穿破石。
    3抗癆之藥> 沒細講。
    4脂肪包塊> 乳線積聚、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前列腺肥大。▲肩背痛,要注意經絡(小腸經等)。▲化頄痰> 白芥子、天南星、皂角刺。
    5農村損傷> 舊疾、瘀血、風濕。
X的筆記越做越虛,裡面還是有很多眉眉角角,不是我一個連基本功都沒有的小子可以駕御。還要和它耗下去嗎? 先試試改變策略,只記最大要,枝節就略過吧,將來有緣再回看,否則會很難堅持到尾 (而且無意義)。
  1. 【肝郁熱4】
  2. 【養筋5】
  3. 【脂肪肝6】

第6講 腎與膀胱用藥

第7講 專病專方專藥

第8講 小兒常用藥

第9講 中醫的寶貝

第10講 四方山採藥

第11講 牛頭山採藥

第12講 太白山採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