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普通的圖中,利用各種細微差異的符號,巧妙幫助記憶。
台灣五大山脈:大雪裡頭遇見老朋友阿海(雪中遇阿海)==>
1雪山、2中央、3玉山、4阿里山、5海岸山脈。
山脈畫法要注意:
1.雪山山脈:蘭陽平原(△)的左側;
2.中央山脈:從蘭陽平原(△)底邊開始,一直畫到台灣尾;
3.玉山山脈:貼著中央山脈左邊,在雪山尾預留空位(◎),再往下畫,比中央山脈短些;
4.阿里山山脈:貼在玉山左邊,不過更短些;
5.海岸山脈:在中央山脈右邊,中間夾著條狹長的花東縱谷平原。(圖畫得不夠狹長,2、5兩條山脈太開了)
盆地、台地、丘陵畫法要注意:
1. 雪山和玉山山脈中間夾著 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以雙圈(⓪)表示,在整個台灣的中間偏上一些;
2. 雪山山脈左邊也畫個雙圈(⓪),代表台北盆地;
3. 以上兩組盆地的左邊,各有台地,以方框(□)表示,上為林口台地和桃園台地,下為彰化台地和八卦台地;
4. 「台北林口桃園」組和「台中埔里彰化八卦」組中間有一塊空位,是竹東丘陵和苗栗丘陵組,以向左的鈍錐尖表示。
5. 最後剩左下角、最大塊的嘉南平原和屏東平原,就不說了。
本圖特色:
1. ⓪代表盆地、□代表台地、鈍錐代表丘陵,都有其視覺意義;如此一來,區隔得更明顯、更好記。
2. 先把五個山脈的相對位置取準,其餘地形只是水到渠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